作者:王元天       来源于:家长学院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红薯是司空见惯的食材,从正餐到甜品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其实,它也是农作物界的风云角色:从美洲远渡重洋,以谍战片般的方式传入中国,还一度种遍了全国各地。

前传:有“蹲鸱”,不挨饿

公元前222年,秦破赵国。蜀地富商卓氏因为是赵国人的后裔,被没收了家产,还要被放逐到外地去。别人拼命讨好官吏,只求被安排到近处,卓氏却想去相对遥远的汶山脚下。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一片沃野,土地中有“蹲鸱(音‘吃’)”,那里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挨饿。

所谓“蹲鸱”,听起来像个神兽,其实是大芋头,状似蹲伏的鸱鸮(猫头鹰)。芋头耐涝、耐贫瘠,是古代灾荒时期的一大救星。西汉末年农书《氾胜之书》中,对芋头的种植方法就有详细描述。东汉中期,今山东枣庄一带遭遇荒年,地方官为表示与民同心,带头食芋代谷。西晋时四川战乱,饿肚子的老百姓,也是到山野里挖芋头来充饥。在红薯、土豆等到来之前,芋头就是根茎类救荒粮中的翘楚。




上一篇薯芋大杂烩

下一篇土豆家族“能好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