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元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中国疆域之广,也体现在南北东西的食俗差异上。从“甜咸之争”到“冬至吃饺子还是汤圆”,各地习惯大异其趣。不过,每年立春前后,全国大部分地方,还是能在时令饮食上达成共识:将食材用面皮卷住,来一口“咬春”。

春日春盘诸菜新

作为农耕大国,我们讲究“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古到今、从官到民,都格外重视万物复苏的春天,将“春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不过,三千年前的周朝,“春节”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这一日,天子要率领公卿诸侯,“迎春于东郊”——身穿象征春季的青衣,在代表春季的东方祭祀神明、祈求农事顺利。汉代之后,春节逐渐改为正月初一,但立春仍是祭农神、劝农耕的大日子,此风一直延续到清代。

21世纪的立春,不搞祭祀也不放假了,但它在我心中依然是个重要的节。因为我年少之时,物流还不发达,东北人逢年过节都是吃饺子,唯有立春不同:早上要吃脆生生的青萝卜,叫“咬春”;晚餐还有春饼卷菜。两块面团中间抹点油,摞在一起,擀平用小火一烙,就能轻松撕成两张薄饼。所卷配菜,一般有炒豆芽、炒土豆丝、炒鸡蛋、酸菜粉条等,另配大葱大酱调味。小孩总是贪心,恨不得多卷点菜,就把肚子撑得满满,最后连“溜缝”的小米粥都喝不下。长大读到汪曾祺写立春的诗:“鸡豚早办须兼味,生菜偏宜簇五辛。薄禄何如饼在手,浮名得似酒盈樽?”得知他也爱吃春饼,不禁心生知己之感。




上一篇东北 香肠大观

下一篇寻找“真坚果”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