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中国古代作家的写作很少有单一的,往往各种文类文体都要一显身手,也确有一专多能以至几项全能的。陶渊明(365~427)主要写诗,兼及散文、辞赋,同时又大写其小说,是一位高水平的全科作家。

  陶渊明曾经编辑过自己的作品,例如其组诗《饮酒》前有一段小序云:“余闲居寡欢,兼秋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知他整理自己的作品时还有助手帮他抄写誊清。

  陶渊明是否比较完整地编过自己的集子现在无从了解,只知道较早编辑陶集的人们中有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梁朝昭明太子萧统(501~531),而流传至今之《陶渊明集》的规模格局则是由北朝学者阳休之(509~582)定下来的。阳编十卷本陶集虽然现已不存,但他那篇《陶集序录》仍得以流传至今,从中可以得知陶集形成的早期过程:

  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志,栖托仍高。其集先有两本行于世,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并序目,编比颠乱,兼复阙少。萧统所撰八卷,合序目传诔,而少《五孝传》及《四八目》,然编录有体,次第可寻。余颇赏陶文,以为三本不同,恐终致忘失。今录统所阙,并序目等,合为一帙十卷,以遗好事君子焉。

  可知此前已存在三种陶渊明集,阳休之在此基础上综合加工,重新编定了一个十卷本,这个本子把《五孝传》和《四八目》(一称《集圣贤群辅录》)两部杂著也编了进来,比萧统那个只收文学作品的八卷本更加齐全,这个办法深得人心,遂成为后来各本陶集的祖本。

  在印刷术发明并广泛运用之前,《陶渊明集》经历了漫长的手抄流传阶段,其间的种种流衍变迁现在已难详悉;到北宋,终于有了刻本,有一部早期刻本历经毛氏汲古阁、黄氏士礼居、杨氏海源阁等著名藏书楼的接力收藏,流传至今,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这个珍贵的汲古阁藏宋本《陶渊明集》乃是现在多种新刊本陶集的底本。此外还有若干宋元刻本的陶集流传至今,诸本文字颇有异同,各有其重要的校勘价值。现在绝大部分中古作家的文集都是明朝人辑录起来的,像陶集这样有宋元旧本为根据且流传有绪的,为数甚少。

  世间通行各本《陶渊明集》都是按文体来编排的,这里的顺序是:诗、赋、文、其他。这个办法初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无可称道,而其实不然。因为按中古时代的习惯,一般总是把赋放在最前面,然后才是诗、文。例如萧统编撰的《文选》就是这样的顺序,后来的学者为中古作家新编个人别集,也大抵采取赋、诗、文这样的顺序。

  陶渊明辞赋写得很少,只有三篇,这就是《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其前两篇还是仿古之作。陶渊明是最肯花大力气来写诗的,这乃是他反潮流、至少也是不同于流俗的地方。

  《陶渊明集》中诗的部分,卷一是九首四言诗,从卷二到卷四则全是五言诗(中古的诗人写诗总是以五言为主);到卷五才是辞赋。陶集的后五卷分别是:记传述赞一卷、传赞(《五孝传》)一卷、疏祭文一卷、《四八目》(一称《集圣贤群辅录》)二卷。因为《五孝传》和《四八目》曾被乾隆皇帝指为伪作,其结论且被写进了《四库全书总目》,于是后来有些陶集也就不肯收这两种或仅作为附录,那么就只有七卷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陶渊明诗文集,如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龚斌(《陶渊明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诸本,就都是七卷。

  其实《四库全书总目》关于《五孝传》《四八目》乃是伪作的意见并不正确,根据不足(参见顾农《陶渊明与〈尚书〉学史问题》,《中华读书报》2018年6月20日第15版《国学》),陶集仍应维持其十卷本的旧貌。

  在《陶渊明集》里,共有诗一百二十余首,辞赋与文十二篇,杂著两种(即《五孝传》与《四八目》)。数量不能算多,但质量极高,影响巨大。凡是精神产品,主要看质量,数量的多寡并不那么重要。

  陶渊明的著作,除了有诗文集十卷之外,还有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题陶潜撰。而前此梁·释慧皎在《高僧传·序》中已经提到“陶渊明《搜神录》”,看来此书在南朝至于唐初一直流传,只是书名有不同的提法和记载。

  《搜神后记》曾经被认为是伪书,署名陶潜乃出于后人假托。《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四二《子部·小说家类·三》指出: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引得春风度玉关出自哪儿?

下一篇: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