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人文地理 作者:佚名 热度: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名称由来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地理环境
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据说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以一管窥青天。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心保宁寺。
落玉盘
瀛洲美景还从岛上向湖上延伸。岛南湖面,有三座石塔,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蜡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寄托无限的悠思,怡然忘归。
三座石塔
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我国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三潭印月的名气大增。
历代说法
关于三潭印月的“印月”几种说法:
一种是《西湖志》所说:“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
另一种是画家所绘,画3个小石塔,各悬一月影于中,基本上跟上说相同。
再一种认为因每塔有5个小圆孔,若在每个小孔中点上灯烛,洞口蒙一层薄纸,共得15个月亮,湖中倒影15个,再加上天空一轮皓月和倒映在湖面的一轮圆月,可看到32个月亮,若是加上心中之月,总共是33个月亮。
还有一种是清代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所载:
顺治壬辰(公元1652年)春,偶同王子古直登教场山绝顶,下盼湖中有三大圆晕见于放生池之左侧。询之山僧,僧曰:“此所谓三潭印月也。”因悟印月之说,谓其似月而非真月,向之画工大误矣。
前面四种说法可分两类: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真月。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假月。
地理位置
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七公顷。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三十二”之说。每个石塔5个小孔,三个就是15个,加上水中倒影就是30个,外加明月及其倒影,总共32个。
绿岛凝秀,廊桥曲折,文脉凝重,丰姿绰约。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的琼山仙岛称为“蓬莱三岛”,分别称作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时候也恪守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隐喻“蓬莱三岛”象征仙境。所以在西湖,人们也把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比作蓬莱、方丈、和小瀛洲。故三潭映月也有“小瀛洲”之称。
历史资料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又在岛南湖中,原苏轼立塔处重新建造三座较大的瓶形石塔,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
洲上有遥碧廊、九曲桥、九狮石、竹径通幽、万字亭,岛中有东郎亭、迎翠轩、花鸟厅、御碑亭、我心相印亭,亦仙也、闲放台、先贤祠。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
湖滨信步,花木扶疏,步移景异。此地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新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新西湖十景
下一篇:南屏晚钟(杭州西湖十景之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