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明代以来,吴中地区富庶丰饶,人文荟萃,但文士们在朱氏政权的严政苛令之下噤若寒蝉,将入仕视为重役,惧怕做官。加之明中期科场腐败,士子们抱负难酬,便将情志抒发在吴地山水之间,追求“优游泉石”的乡隐生活。唱和交游、流连文酒是吴地文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心态。在明代盛行起来的折扇,由于其便携雅致,扇面的小景易于挥洒而就,成为交游中互赠应酬不可或缺的道具。吴地文人是折扇书画的主要创作群体,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张灵等都有大量扇面作品传世,将折扇书画带向兴盛。
吴门画派的扇画多以简约的布局营造空间感,构图巧妙,虚实相生,以乡居闲情为其主要题材。在布局上,或中轴全景,或边角斜出,山水画中或有一江两岸、独近青山的情致,随形布势,随心造境。由于折扇扇面形制独特,凸凹不平,难以下笔行墨,要在这半圆尺幅上造写出穿插错落、疏密有致的情趣,殊非易事。但也有人很享受在折扇上书画的乐趣,祝允明就将书写聚骨扇面比作在凌乱的瓦砾堆上纵舞,行笔运肘之间更添玄妙,笔毫的舞动之姿甚至让“飞燕玉环亦减态矣”。
比起绘画,在上宽下窄的折扇上作书更须苦思经营,借助扇形的开张取势,结合书法气韵,选择最适当的形式。一长一短的章法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首句的长行写满,短行以一二字为宜,参差错落,在平稳中顾盼应和,避免逼仄拥塞的弊端,求得布局的和谐。文徵明常作行书扇面,他的扇字典雅清秀,在长短错落的格式中彼此穿插呼应,如碎琼乱玉,通篇纵览,但觉满纸云烟,清风徐来。
“闲来写就青山卖”的唐伯虎还创造了一种别具意趣的诗画格局,以迎合折扇从左至右的展开顺序。在他的成扇画作《隐居图》中,诗文题跋书于扇面的左侧。值得注意的是,这段题跋的第一句并没有依照古人自右向左的书写规律,而是一反常态,从扇面的最左面开始第一句,继之以款、印。这样,当人们用拇指推开折扇,首先见到的便是描述画意的题跋首句:“百亩家田号上腴,五车遗业旧钞书……”然后随着折扇的延展,一座山树掩映下的小小庄院便映入眼中,再向右是一条崎岖蜿蜒的小路,渐渐隐入画面最右端的山石之间。背景是疏淡的远山,烘衬得画面更加宁静闲逸。这种配合折扇开合顺序的格式章法,既让人领略到折扇的展玩之趣,又通过视线的引导触动着观者的隐逸之思,使形式与立意在唐六如的才思高致中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
中国的艺术向来是以妙悟而非思辨去观感认知的,而悟的过程,则是心物相感的一种独特体验,讲究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在不即不离中建构意境世界。这种体验一旦被画在扇子上,时时在身边摇曳,令人更加切近地感悟到扇子中的人生逸趣,使它与持用者构成了同样不即不离的心物关照。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被这种审美关系赋予了独特的东方气质,承衍千载,闲雅从容。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唐朝的葡萄
下一篇:碑志中的“谀墓”风气
相关推荐
-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散的文化瑰宝"回家"
-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头版小人书”
- 探访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
- 历史眼丨巧用谐音,景泰县取名趣谈
- 天祝铜牦牛 甘肃“第一牛”
- 传说刘伯温 在陇南 也斩过龙脉
- 张掖肃南:清明祭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
- 以“中国笔墨”书写新时代长征史诗 ——甘肃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历史眼丨唐玄宗做了个怪梦才有了正宁县之名
-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举办
- 兰州“八办”纪念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
- 甘肃携秀美风光和经典非遗闪亮登场
- 南古城 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 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