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立达       来源于:家长学院

我激动地颤动着,仰望着这具马门溪龙的骨架,长长的尾巴高高扬起,一直甩上了天花板的隔栅,傲气冲天。看到它,我终于确信我看到了恐龙,还可伸手触摸,好一种原始的幸福。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恐龙化石,地点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时间是1998年。这个记忆的片断一直在我眼前浮现,那是暑假,我独自搭飞机,飞过两千多公里,来到这些无数次魂牵梦回之骨架面前。实物确实与图片不同,这个从头顶到尾尖全长26米的大块头被浓缩到不到巴掌大的照片中,如何让人感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副楼,我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权威恐龙专家甄朔南教授,次日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IVPP)见到了“中国龙王”董枝明教授,此时心意已满。因此我知道,从此刻起,两位我自小就非常崇拜仰慕的前辈,会带我走进了真正的恐龙世界。

缘起 《恐龙的故事》

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终究是一个不用过年才有肉吃的年代。不过在童年的记忆里,伴随着南国海滨小城的安逸,家人为我添置的玩具十分有限,印象中只有爸爸用乌贼骨做了一个小帆船,叔叔打了一套小铁刀,而爷爷则给我一本书,一本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版的《恐龙的故事》,薄而泛黄的夹着毛主席语录的小册子,其作者是甄朔南与董枝明。

这本书先是奶奶逐字地讲了一遍,之后是我自己读,前前后后看了不止百遍。请不要发笑,小孩阅读的欢愉是成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境界,那是一个圣洁的天堂。这本暗黄色封面的书给我打下了关于恐龙知识的基础,记住了许多恐龙的名字和形象,把这群史前生物牢牢地刻在心上,最终演化为一种让我终生为之虔诚的爱好。《恐龙的故事》极好地满足了我孩童时的英雄情结,书中那些发现、挖掘恐龙的人,让我无比崇拜,毕竟古生物学者比孙悟空与黑猫警长现实得多。




上一篇圣诞节教你做版画

下一篇从树神崇拜到圣诞图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