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元       来源于:家长学院

地大物博的中国,在饮食上有许多“和而不同”——各地美食哪怕用料、风味迥异,但只要在形态、做法上具有某种共性,便往往能获得一个共同名目。譬如叶子、粮食、馅料的无数种组合,都可以叫粽子。类似地,东西南北的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了把食材“变圆”的吃法,形成了可荤可素、可大可小、可咸可甜、百花齐放的“丸子”大家族。

“分子料理”老祖宗

秋气萧然,寒意渐生,这样的季节里,涮个火锅、吃几串热腾腾的“关东煮”,少不得跟各种“丸子”大打交道:筋道爆汁的“撒尿牛丸”,白嫩Q弹的鱼丸、虾丸,软滑中略带脆韧的墨鱼丸、鸡肉丸……

把食材加工成小球,再煎炸烹煮,其实是中餐中极常见的套路,各地都有这种吃法。一方面,这样可以一次性做出大量半成品,烹饪时灵活取用。所以不光火锅、小吃爱用,老百姓逢年过节,忙碌地做家宴大餐时,也对丸子青睐有加。




上一篇糖 幸福感的魔法师

下一篇玉米:粗粮变形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