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天       来源于:家长学院

人类把蝗虫看作标准的“害虫”,就是因为这种小虫对于农作物的破坏力极强——它们不仅会吃掉将熟的粮食,就连植物的茎叶,也难以经受蝗虫大军的扫荡。

旱地之虾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把蝗虫分了若干类别:青色的蝗虫叫“草螽”,不能飞的蝗虫叫“土螽”,飞行时翅膀摩擦有声的叫“螽”,而未成年的蝗虫若虫则被称为“螽”。在以农耕为根本的古代,发明许多词汇去描述不同的蝗虫,足以见得古人对于这些昆虫的重视、敬畏和恐慌。这些蝗虫们拥有一个统一特征:信奉“集体主义”和“素食主义”。它们集群出没,遮天蔽日,将所到之处的植物啃食一空,为人类带来难以趋避的灾难。

古人想不明白,这些让他们一年耕种付之流水的蝗虫是从何而来。当时主流的观点是:陆地上的蝗虫和水里的鱼虾是可以相互变换的。宋代李苏在《见物》中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至今,在我国北方依旧有人相信,在干旱的季节,鱼虾的卵会变成蝗虫,而多雨的季节则相反,蝗虫的卵会孵化出鱼虾。古人以为,在雨水多的季节,蝗虫都本本分分地做起鱼虾了,所以鱼是丰年的标志——如今的生物学家将之解释为,雨水可以浸死土下的虫卵,阴湿的环境使得虫群间疫情流行,同时蛙类等蝗虫的天敌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多雨则蝗虫变少,而大旱之后,往往蝗虫会随之爆发。




上一篇黄缘龙虱

下一篇“水仙”龙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