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浩       来源于:家长学院

秋天,燕子、大雁、野鸭等候鸟纷纷离开中国北方,向南飞去;来年春天,它们又会如期回来。它们年年如此,固定往返,这种迁徙行为堪称自然界最壮丽的“番剧”之一。不过,鸟类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迁徙?除了彪悍的飞行和导航能力,它们还为此演化出了哪些本领呢?

南北迁飞,飞出国门不是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年秋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燕子们,纷纷带着当年出生的幼鸟向南飞去,直到来年3~5月才会回来。这些燕子主要分家燕、金腰燕两种,不管人类如何挽留,它们每年9、10月份都会准时启程南飞—有多“南”呢?除了少数在广东、云南等地停留下来,大多数燕子都会一直飞出中国,前往南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越冬。像燕子这样的候鸟,一生中每年都要有规律地改变栖息地,这种行为在动物学上称为“迁徙”,或称“迁移”。

尽管中国地域辽阔,从北方的黑龙江到南部的海南岛就有30多个纬度,但仍有许多鸟类的迁徙范围跨越了国境,每年都要出国。以国内分布为准的话,家燕和金腰燕在中国的大部分种群属于“夏候鸟”,著名的大杜鹃、黑枕黄鹂也是如此。而白鹤、鸿雁、白额雁等则属“冬候鸟”,它们夏天主要在纬度更高的西伯利亚繁殖,越冬时飞到我国境内。还有一些鸟是迁徙时途经我国的“旅鸟”,它们每年往返于热带、亚热带与北极地区之间,如林鹬。




上一篇鸭嘴龙类 白垩纪牛群

下一篇霸王岭中的精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