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雷电高发季来了,关于“雷”你了解多少?
昨天轰隆隆的雷声是由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冷暖空气交汇,再往后,夏季午后的雷阵雨将更为常见。
一般来说雷阵雨发生在傍晚。早晨到中午时分地表水分蒸发十分强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天空的云朵像小山一样迅速膨胀,这是水分强烈蒸发的表现。等到午后时分,云朵里面的水滴饱和沉重到上升气流再也承载不住,就会与大气的对流层摩擦并做下降运动,于是形成雷阵雨。
在气象上,雷有很多分类,其中,根据造成的危害,分成直击雷和感应雷,两者分辨并不难。如果闪电是从天空竖着往地面劈下来,雷声是“咔啦啦”响的,就是直击雷,也叫落地雷,危险系数最大;在天空中横着闪,“轰隆隆”响的雷,叫做感应雷,危险系数不大。
如果分不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打什么雷,都离它远远的。打雷时,最好不要站在旗杆、大树下面。江河湖海和岸边,也都是雷暴喜欢的地方。雷雨时,尽量拔掉电器设备的电源、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等,保障财产安全。
什么原因导致雷电?
雷声和闪电都是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行为。
当我们经历暴风雨时,可以在我们的天空中不时看到雷声的巨响和闪电产生的刺眼光芒。
在本文中,我们将看看什么是雷声和闪电以及它们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原因导致雷暴?
当大气不稳定且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时,就会发生雷暴。
热空气上升,当它到达较冷的空气时,它会形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对流。
有时这些水滴在四处移动时会结冰。
热空气的上升气流可能非常快,以至于形成积雨云。
积雨云,通常被称为雷暴云,是唯一可能导致冰雹、雷电和闪电的云类型。
雷暴是指积雨云积聚过多的能量。
当所有冻结的水颗粒在云中高速移动并相互碰撞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些碰撞会产生电荷。
一旦电荷在云中积聚,正质子就会在云的顶部形成,负质子聚集在底部。
积聚变得带正电,需要释放,引起雷暴。
什么是闪电?
闪电是由雷暴引起的明亮的闪光或电。
当质子在云中积聚时,它们会在它们周围吸引带相反电荷的质子。
这意味着下面地面上带正电的粒子会吸引云底带负电的粒子。
来自云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将被附近的任何带正电的粒子吸引,例如山脉,人或树木。
来自这些地面点的电荷最终会与云中的负粒子相遇,从而导致闪电袭击。
这与经历静态冲击时相同。
闪电是在云和地球之间产生的电涌,闪电是结果。
什么是雷声?
雷声是闪电的声音。
我们称之为雷声的隆隆声是闪电产生的振动声。
当电荷发生时,它会在移动时振动粒子。
因为闪电是一种如此大的能量放电,它引起的振动是巨大的。
闪电也非常热,这种即时热量会导致空气颗粒膨胀,从而产生更大的力。
这些振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结果我们听到隆隆声。
如果您离雷击足够近,您可能会听到裂缝或鞭子声。
当靠近时,我们会听到更清晰的声音,因为照明振动的声波不会因周围物体的反弹而失真。
为什么我们在看到闪电的同时听不到雷声?
在看到闪电的同时听不到雷声的主要原因是声波的传播速度比光慢。
光波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因此我们将在听到隆隆声之前看到闪光。
有一个神话,如果你计算看到闪光和听到隆隆声之间的时间,你可以知道风暴有多远。
然而,这已被证明不是测量自己与风暴之间距离的准确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估计距离,但不仅仅是计数,还需要更多的数学。
雷暴和闪电暴发生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地球上经历最多雷暴的地方位于赤道。
这是由于赤道沿线的气候炎热潮湿。
出于这个原因,在北极和南极都经历雷暴是非常罕见的。
赤道被称为地球上最静止的地方,它产生了一些最壮观的闪电表演。
中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被称为雷暴之都。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Kifuka山村每年平均每247英亩(平方公里)经历158次闪电。
其他经历高水平雷暴的地方是委内瑞拉和印度。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表明,在印度东部,雅鲁藏布江谷在4月至5月期间每月的照明量最高,这是在一年一度的季风期间。
世界雷霆之都在哪里?
尽管赤道沿岸的许多地方都经历了大量的雷电,但有一个地方与众不同。
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每年平均每247英亩(平方公里)发生250次闪电。
这种自然现象被称为卡塔通博闪电或马拉开波灯塔。
重点是马拉开波湖与卡塔通博河的交汇处,每年大约有260个风暴日。
马拉开波湖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拥有最高的闪电浓度。
在10月,马拉开波湖每分钟可以看到多达28次闪电。
雷声和闪电是自然奇观,主要发生在潮湿的气候中;但是,它们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体验。
闪电是大气中张力积聚产生的静电冲击,雷声是闪电撞击时发出的轰鸣声。
上一篇: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下一篇: 打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会打雷)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