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唐陵为唐代帝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唐京长安城周围,分布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蒲城县及陕西省咸阳市的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等。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包括武则天在内共有二十一个皇帝。这二十一个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依山背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原、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局,体现了大唐王朝的博大气势。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气势更是雄壮异常。宏伟孤耸回绝的陵园主峰,广阔浩大的陵园区域,庞大的皇亲勋臣陪葬墓,威武雄壮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样,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它为中国皇陵继秦汉以后的第二次发展。

唐陵的特色

唐陵在哪里(唐陵的主要特征)

唐代陵墓多依山为陵,除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唐敬宗李湛的庄陵、唐武宗李炎的端陵以及唐僖宗李儇的靖陵外,其余14座均依山为陵。所谓依山为陵,就是选择一山,在山的半山腰上深挖洞穴至山底,把棺椁葬入其中。李世民的昭陵是唐依山建陵的第一座陵墓。比之堆土为陵,气势更加雄伟,更能体现皇权至上的特点。选择堆土成陵的唐陵,除靖陵之外,其余均在三原县境内。堆士成陵,秦以来即有。这种陵墓的特点就是“高坟大冢”。

唐代陵墓,均以地下墓室为中心。在地面四周,围一四方形的柏城,柏城南门外设二道门阙。第一道门阙处的标志是石狮(献陵为石虎),第二道门阙外有大量排列有序的石刻,为皇帝生前的仪仗设施,人称“山野小朝廷”。

唐代陵墓的典范:乾陵

唐陵在哪里(唐陵的主要特征)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距中国中西部的古都西安80公里,坐落于梁山之上。乾陵以山为陵,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有诗句描写乾陵“千山头角口,万木爪牙深”。

乾陵是唐代帝王在陕西关中地区“十八陵”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也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皇陵。墓穴在最高的北峰南麓穿山开凿而成,陵墓本来是一个圆锥形石灰质的山峰,蔚为壮观。三峰耸立,最高山峰为陵的主体,南面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形成乾陵的天然门户,气势雄伟。据说,晴朗的天气在此居高临下,能够望见当时的古都长安。

乾陵的设计布置是模拟长安城的布局,内城是陵寝所比拟的皇宫内苑;献殿前留出广场,作为子孙后代、百官僚属祭祀活动的场地;从献殿前第一对石阙往南陈列石人马之处,比拟百官衙署,石人马象征着仪卫之制;第三对阙从位置上看已在陪葬区之南,如果有城墙的话,似可将全部陪葬区包括在内,那么,这个区域可比拟长安城的坊里。

乾陵神道

陵园周围约40公里,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初建时,宫殿祠堂、楼阙亭观、遍布山陵,建筑恢宏,富丽壮观。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牌、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据历史文献记载,乾陵玄宫内涵十分丰富,随葬着大量的金银器、珠宝玉器、铜铁器、琉璃、陶瓷、丝绸织物、漆木器、石刻、食品、壁画及书画墨宝等稀世珍品。

历史评价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不同于明清陵墓向地下开凿地宫,而是依山打洞。据说梁山内共有39道石门将两位皇帝的墓穴紧紧封锁,所以唐乾陵是目前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唯一没被盗掘过的,保存最为完整,气势最雄伟,是世界上罕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发掘了永泰、章怀、懿德等五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1万多幅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唐代瑰丽的地下艺术画廊。如果发掘乾陵,将成为继秦陵兵马俑之后轰动世界的又一大奇观。

乾陵墓道

根据考古学家的勘察,乾陵墓道在陵墓的正南方,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到墓门。石条是交错砌压的,石条之间平面用铁栓板固定,又浇上铁汁。专家们初步鉴定,乾陵没有被盗贼偷窃发掘过。并且认为我们现在如果要进行发掘,困难也是比较大的,因为石条之间十分紧密牢固,必须利用机械和热能,先将铁卡、铁杆、铁汁软化,才能顺利地将长方形石条完整地取出。

乾陵地面上依山的形势,对称排列着精美的石刻群。其中就有武则天为自己立得“无字碑”。有人说,这是她表示自己“功高德天”,难以用文字表示。也有人说,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由后人评说,因而一字不刻。然而,当初的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可惜,刻满字的碑,竟因千年的风霜雪雨的侵蚀,字迹已难辨认。唯有金代天会年间,“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纪”,是用女真文刻的,旁边附有汉字译文,尚可以辨认。女真文现在已绝迹,这些文字是研究女真文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真可叹,“没字碑头镌字满,谁人能识古坤元?”

总之,乾陵无论是地面上的建筑石刻,还是地下墓穴的施工,以及整个陵园的规划设想,都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雕刻艺术的精湛技巧,代表了唐代高度的文化与科学技术水平。墓室内的文物珍宝肯定异常丰富,一旦发掘出来,必将大开人们的眼界。

乾陵之名在营建初期就已确定。称其“干”的原因有二:其一,陵在长安的西北方向,而西北方位在八卦的“干”位上;其二,《易经·说卦传》称,“干,天也,……,为君,为父也。”唐高宗生前尊号为“天皇大圣皇帝”,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基于这两点,专家们认定乾陵之名是武则天钦自定的。

乾陵所开创的中国第一

乾陵又称姑婆陵,这是干县百姓因尊敬武则天而起的一个别称。“姑婆”是当地人对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的尊称。这一称谓至少在清朝时就已开始流传,即所谓“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就是这座看似并不是很特别的夫妻合葬墓,却开创了我国陵墓史上的许多第一。

首先,它是中国帝陵中唯一的一座既是一对夫妻,又是两个皇帝的合葬墓。以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李治正式封武则天为昭仪王,两人的浪漫故事成了世人传诵的佳话。他们生活上恩恩爱爱,事业上更是珠联璧合。从显庆元年至永淳二年(656-683年),两人联手管理天下,史称“二圣时代”。

永淳二年(683年),高宗病逝。7年之后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自封“圣神皇帝”,开始独步天下,因此她成了中国5000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神龙二年(706年),她临终前下诏,删除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与初恋情人永久地长眠于地宫之中。“则天”之名,也因之而来。

其次,乾陵开创了陵前树碑的先例。乾陵司马道上有两通分别纪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功德碑,一为《述圣纪碑》,一为《无字碑》。此后历代诸王陵前均设此类型的功德碑。

第三,乾陵是中国帝陵中唯一有《无字碑》的陵墓。

第四,它开创了帝王陵前司马道石刻组合制度,并为后世所仿效。

第五,陵园四门列置石狮,起于乾陵,后世将它制度化。

第六,它是中国帝陵中蕃王像最多的一座帝陵,共有蕃王像61尊,是“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

总之,乾陵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唐以后的帝陵大都沿用乾陵的建制,是一座文物的宝库。正象郭沫若《咏乾陵》诗说:“虽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唐代的陵寝制度

唐代葬制不像汉代,皇后不单独起陵,而是与皇帝共葬在一个墓穴当中。而帝陵以皇室成员、功臣等人的名义陪葬。唐陵还有一个与汉代皇陵不同之处在于,唐陵的起陵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继承秦汉以来封土为陵的形式,在坟丘上覆盖大量的黄土,形成一定规模的人造山,以标明此为某位皇帝的陵园。唐代的皇陵采用这种形式的有:高祖的献陵、德完的祟陵、武宗的端陵。另一种则是沿用魏晋南北朝以来,穿凿山峰,在山的中部开辟墓室,以山为陵的形式。唐陵采用这种方式的有:太宗的昭陵,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中宗的定陵,睿宗的桥陵、玄宗的泰陵、肃宗的建陵、代宗的元陵、顺宗的丰陵、宪宗的景陵、穆宗的光陵、敬宗的庄陵,文宗的章陵、宣宗的贞陵、懿宗的简陵、僖宗的靖陵。

唐代的陵寝制度,陵园分上宫和下宫,上宫为献殿,建筑在陵园围墙南门以内,正对山陵,是上陵和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下宫为寝宫,为供奉墓主灵魂起居的地方,位置在距陵2.5公里南偏西处。山陵的墓室,坐南向北,墓道通向墓室正中。地面建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帝王的陵墓围墙,也叫神墙,四角各开一角楼,开四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四门各有石狮一对。朱雀门是陵园的正门.有神道直达三公国以外,两边排列高大的石翁仲(就是石人)十对(东文西武),石马五对,米雀—对,飞马一对,华表一对(以上部分组成了俗称的石像生)。在玄武门北有立马六对,号曰“六龙”,象征帝王的的内厩。

唐陵石雕

唐陵在哪里(唐陵的主要特征)

唐陵的两大特点是依山为陵和石刻丰富多彩,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献、昭二陵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题材与乾陵以后的16陵迥然不同。献陵的四门各有一对石虎,内城南门之南有石犀和石华表各一对。昭陵由于山南地形险阻,石刻群均集中在陵北山后的司马门内,有唐高宗永徽年间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东西两庑还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狮子,石人石马和马夫,翼兽和北门六马,“蕃酋”像,华表,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六大类。各陵所存碑石约51通,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唐朝陵墓石刻一改过去朝代以大型石制石兽铺垫神道的先例,大规模的修建小型的石刻,注重其雕琢技法和神态,挖掘其内部的感情和机理,以细腻和高水平的雕琢代替前朝夸张和粗糟的石刻,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唐十八陵中,要属于桥陵的石雕最为引人注目了。

历史上的唐睿宗是一个公认的无能皇帝,但是其陵墓桥陵却是近年来唐朝陵墓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桥陵的石刻。

桥陵有一尊宫女石刻,别的陵墓没有。这尊宫女像体态略显臃肿,面目表情妩媚动人,服饰珠光宝气,发饰刻工细致传神,宫女的器官特点鲜明,眼眶略粗,鼻子略显扁塌,眼睛不是很大,这个女子被当时公认为美女,由此可以看出,唐朝人的审美标准与当代大相径庭。桥陵石狮不如昭陵的精细传神,但也是魁梧凶猛,桥陵的鸵鸟也极具韵味,眼睛小而有神,翅膀长而无力,脖子粗而强健,爪子尖而有齿,羽毛丰满,形容乖巧,欲跑之状,着实可爱,桥陵的另一尊比较有特色的石刻是一尊佛像,与前朝佛像的庄严肃穆、气定神闲不同,这尊佛像坦胸露背,卧姿奇巧,面做狂喜状,这充分体现了唐朝以道教为国教,自由洒脱的民风特点。桥陵的石人数目更多,品种更加丰富,在昭陵的基础上刻工更加精细传神,不拘于泥,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神态更加似真。最令人感兴趣的,还要算桥陵石雕中六大待解之迷。

一、奇特的鸵鸟眼睛。桥陵南门神道东西两侧的石刻群中,有一对石鸵鸟,相向而立,刻于高、宽均约两米的石屏上。若站在一侧鸵鸟跟前看对面的鸵鸟,就会发现唯有鸵鸟眼睛呈白色,乒乓球大小。而走近再看,鸵鸟的眼睛与身体各部位同为一块石料,一样的颜色,无特别之处。

唐陵在哪里(唐陵的主要特征)

二、击敲石马传钟声。在桥陵陵区,有5对石马,若对其中东边第一匹和西边第三匹击敲拍打,会听到一种钟鸣声。而且不论在石马哪个部位拍击,钟鸣声都聚集在马嘴边,细听时会感觉到马的身体似乎是空的。然而从有关桥陵的资料以及现存的石刻来看,桥陵石刻皆是用一整块石头雕成,绝无空心的雕刻。

三、绵绒绒的鸵鸟颈。细观石鸵鸟的雕刻,脖子下的绒毛竟也刻得清清楚楚,丝丝分明。当把手放在鸵鸟脖子下时,则有毛绒绒、绵乎乎的感觉。

四、同一獬豸头,远观近看竟不同。獬豸又叫独角兽,是在唐十八陵中桥陵所独有的一种异兽雕塑,在桥陵石刻中东西两边各有一尊。它身高约3米,体形硕大。近看为石獬豸,怒目露齿,面容凶恶,而从对面远看,石獬豸则似一位慈祥老人,低眉含笑。

五、美女石雕竟何为?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桥陵石刻中,有10尊美女石雕像,皆为手托盘状。在唐18座陵墓中的石刻,有美女石像的唯桥陵一处。据史书记载,唐十八陵墓的布局大致相似,陵前石刻设置也基本相同,但唯在桥陵前有美女石像。这又是为什么?

六、唐陵神道石雕中一般都是按左文右武排列,而在桥陵,则全部是武将而没有文官。

威武森严的石狮,栩栩如生的番像,高大英武的骏马,惟妙惟肖的鸵鸟,真所谓石雕无数,唐陵为先,与少人问津、守望麦田的宋陵石雕不同,唐陵石雕少了几分冷冷清清,消了几分平平淡淡,多了些须问津与感叹,以高山为天,以绿水为地,以历史遗迹为偶,唐陵石雕总是那么高大风光,千百年来,这里都是一道让世人驻足的靓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四时捺钵是什么意思(四时捺钵制度是哪个时期的)

下一篇姓第五的来源(姓第五的有多少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