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奶奶在古代一般叫祖母,祖母是指父亲的母亲,为直系血亲。奶奶在古代的称呼有:祖母、大母、太母、太婆、祖婆、重慈等。下面一起来看看在古代,对长辈该怎么尊称,对平辈与晚辈又有哪些叫法。
一、辈分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辈分在传统礼仪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古代,更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和晚辈。亦作“ 辈份 ”。
辈分的来历源于族谱的编修。族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
自古以来,辈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
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那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长辈该都有哪些尊称呢,对于平辈有哪些称呼呢?对于晚辈又该怎么叫呢?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传统称谓。
二、自家祖辈称谓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
三、亲戚的称谓
妈妈家的那一方,妈妈的爷爷是外曾祖父,妈妈的奶奶是外曾祖母,妈妈的爸爸是外公,伯父叫伯外祖父,叔父叫叔外祖父,舅舅叫外舅公。
另外,妈妈的妈妈叫外婆或者叫姥姥,妈妈的姑妈叫姑外祖母或者加姑姥姥,妈妈的姨叫姨姥姥,而妈妈的兄弟,就是舅舅了,妈妈的姐妹就是大小姨。
还有,舅舅的妻子就是舅妈,姨妈的丈夫就是姨夫,舅舅的子女就是表姐妹和表兄弟了。至于姨妈的儿子,就是姨表姐妹,和姨表兄弟了。
兄弟姐妹方。哥哥的妻子是嫂子,弟弟的妻子是弟妹,姐姐的丈夫是姐夫,妹妹的丈夫是妹夫,兄弟的儿子是侄子,姐妹的儿子是外甥。
兄弟的女儿是侄女,姐妹的女儿是外甥女。叔伯的儿子是堂哥或堂弟,姑妈的儿子是姑表哥或姑表弟,叔伯的女儿叫堂姐妹,而姑妈的女儿就叫表姐妹了。
如果临时搞不清楚关系辈分,为了场面不至于尴尬,可以随着对方的叫法,去推测吧,是在不行,还可以问下身边的亲戚,让别人帮助一下。
总之,这些称谓是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其中自有它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尊称扯呼长辈,正确的召唤晚辈,努力把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各位看官,你说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