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渊博的文史知识,温文尔雅的谈吐,风流倜傥的形象,这些都是知名文化学者郦波的标签。
《百家讲坛》上,他既讲张居正、戚继光、于谦和海瑞的官场纷争,动情之处甚至潸然泪下;也讲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不朽爱情,把这对灵魂伴侣的故事讲得同样气壮山河。
《中国诗词大会》里,他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在与选手切磋诗词知识、领悟汉语之美之外,总能“幽上一默”。
《我是演说家》中,他还分享第一次学术讲座经验,戏称“来了三个人,有三分之二表示认可,还有一个默认”。正是这些有些出人意料的幽默表达,郦波被不少人冠以电视文化节目“鬼才”的称号。
饱受争议的大学教授
郦波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教授,也有人问郦波,为什么不好好发论文、评职称,而要去参加电视节目?
郦波坦言,他的人生抱负就是“大众教育”,向大众“传道授业解惑”。
“我不想为了职称、荣誉、名利去损耗我的思想和生命,但这不代表我欠缺学术能力。我2018年出版的《唐诗简史》,是在分析了大量文献和反复琢磨之后的学术成果;包括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概念界定,我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解读,只不过是以面向大众的读物出现而已。”他说。
博学儒生解析奇美诗词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郦波跟蒙曼的诗词分析真的透彻易明白,两种不同的解析让人觉得像是在看“神仙打架”!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郦波:有关纳兰性德最扑朔迷离的事情就是他的初恋,通过他的词可以看出,他确实在他青春的时候有一段伤心刻骨的初恋。所以这个题目你看,《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柬友”是什么,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拟古决绝词”是在模拟一个女子的那种心态。
郦波:纳兰之出现,就像王国维先生讲的,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是一个词坛上的奇迹,词史上、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为什么会有这个奇迹的出现?我个人感觉一个是他独特的生命、独特的灵魂;第二,他是满族人,入关之后,清初的时候,和汉文化的融合非常关键,不仅是儒家理念上的、社会理念上的融合,还有文化艺术上的这种融合。
郦波:所以纳兰其实他首先是个儒生,他写《通志堂经解》、《通志堂集》。梁启超先生都说他是“清初学人第一。”所以像顾贞观、朱彝尊这些人,都把他完全当做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儒家知识分子来看待。所以文化的交融,还有一个他独特的灵魂,造就了纳兰这样的奇迹。
蒙曼:决绝词一定是女性写给男性的,最早就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那另外一类,悼亡诗一定是男性给女性写,他是悼亡妻子。虽然说夫妻两个人都可能有一天先去世,但是只要说到悼亡,那就一定是男性给女性写。
纳兰这首词和决绝没有关系,他是写给友人的。中国把友人比喻成兄弟,其实也可以把友人比成夫妇,说明中国人重视朋友。朋友是自己挑出来的,所以对朋友那种倾心相许的态度,对于中国古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情感的安慰,情感的补偿。
所以你看我们诗也罢、词也罢,写到送友、别友等等这样的一些诗词的时候,是容易出深情,容易出好句。
两人你来我往,丝毫看不出是谁占了上风,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对于古诗词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了解透彻。
完成语文启蒙,是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大事
在这个“物质极端丰富化,信息极端碎片化,精神极端荒凉化”的信息时代,郦波尤其关心中小学生的语文状况。
“部编本”教材总主编温瑞敏认为,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但语文的功能,除了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习惯。
郦波对此也颇为认同,在他看来,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量化的标准,也不是灌输知识和训练模式,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何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学习古诗?
为了这群孩子,也为了孩子们的家长和更多热爱中文的人,亚楠今天推荐一本书——《笑背古诗》。
要让孩子背诗轻松,先要解决心魔——让孩子觉得古诗有趣。于是这本书做了这样一件事:用800多张漫画解读小学生必学的、必背的和会考到的古诗。
让孩子看了哈哈大笑,还能轻松地图文记忆住古诗比如孟浩然错失良机,讲了孟浩然与玄宗之间故事。
孟浩然可是李白的偶像哟!!他为孟浩然写过五首诗,孟浩然却没有为李白写过一首诗,这么有意思的诗人间的趣事,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是不是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兴趣,诗中关于李白和孟浩然的诗句也能让孩子快速理解和记忆了?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对人文地理的讲解,让孩子能够学到古诗的同时,学到关于风土人情、地理知识的讲解,让孩子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上一篇: 虹桥机场在上海哪个区(虹桥机场介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