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公元前154年,晁错身着朝服被腰斩于市,同时被弃市的还有晁错的父母、妻子、儿女及同族老小。这是自汉家权柄从吕家回到刘家后,屈指可数的几个高层灭族之案,一时之间,此案传遍大江南北。

在晁错之死上,司马迁说他擅权挟私,死有余辜;班固却说他为国远虑,不见身害,世哀其忠。一人因同一事遭到汉代两位史学家作出完全相反的评价,十分罕见。

因《尚书》而发迹

晁错发迹很迟。早些时候,晁错随张恢学刑名之学,因文采博学而被征为太长掌故,相当于在现在的文化部门任职。后来,汉文帝征召天才之才重治《尚书》,但因秦时焚书坑儒以及秦末战乱,懂《尚书》的人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这人却因年龄太大无法应征,最后朝廷无法,只得派人前去学习。选来选去,最后晁错被委以此项重任。

晁错腰斩后活了多久(晁错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汉文帝时,虽然与刘邦一同打江山的很多老功臣们已经不在了,但都还未出三代,他们的利益集团仍然十分强大,一般人想出人头地虽不至于无门路可走,但也十分不易。况且,就晁错刚直严苛的性格,也很难融入权贵圈子。

这次前去学习,且回来后直接向皇帝汇报,对晁错而言无疑是向皇帝推荐自己的绝佳机会,久处权力边缘,且年纪依然不小的晁错当然不会放过这等天赐良机。

学成归来,汉文帝果然对晁错另眼相看,将他转岗为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秘书、侍从,换句话说,如果工作得好,晁错将是下一任皇权集团的核心人物。晁错仅仅抓住机会,不久就从舍人升为门大夫,博士。

在汉代,博士是主管经史典籍的官,他还担负教育之职,也就是说,晁错还要给太子答疑解惑,相当于半个老师。

西汉前期好黄老之术,讲究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延续到对太子的培养上,刑名之学出生的晁错认为此举不妥,上书“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

韩非的著作《韩非子》对帝王之术有深刻见解,特别是其中《二柄》《功名》《七术》,更是对帝王如何用“术”以御下有详细的介绍。此时,离秦朝灭亡不足50年,秦朝用术法统一六国的余威仍在,并且汉文帝后期藩王尾大不掉,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因此晁错的建议的确说道了汉文帝的心坎上。

汉文帝听后当即拜晁错为太子家令,即太子家的总管,此后,晁错得到太子充分新仍,并称之为“智囊”。

穞直深刻难得人心

《史记》说晁错穞直深刻,就是为人正直苛刻心狠,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认死理、固执、心狠、待人苛刻。赞扬晁错“为国远虑,不见身害”的《汉书》却对晁错的性格极为鄙视,说他“峭直深刻”,即严峻刚直,为人苛刻,冷血心狠。

这样的人在无权无势时,周围的人感觉还好,最多是不与之往来,但其一旦有权,矛盾就会立即显现,很快,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太子家臣都极不待见晁错。

晁错腰斩后活了多久(晁错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丞相申屠嘉为人正直清廉,从不在家私自接见官员的拜访,这样一个人却对晁错恨之入骨,得知晁错为了方便自己出入宫门,打通了太庙的墙后,申屠嘉准备奏请汉景帝下廷尉诛。晁错得知后连夜向汉景帝认错陈情,申屠嘉的计划落空。

回到家中,申屠嘉对好友袁盎无不痛惜地说:“我真恨自己不能先斩后奏,让晁错小儿逃脱。”说罢呕血而死。袁盎和晁错更是相看不顺眼,有袁盎的地方晁错绝对不会出现,有晁错的地方袁盎绝对绕道走。

《史记》《汉书》都记载“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错”,一个人能混到大家都恨的地步,可见这人的情商是有多低,性格是有多不讨喜。

晁错说“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这术是用来笼络臣子,让大家一起为皇权效力,而不是让某个人单打独斗。历史上不懂得团结众人,想凭自己单打独斗有一番大作为的人结局往往不怎么好,比如项羽、商鞅。

汉景帝眼中最好的炮灰

公元前155年晁错上书削减藩王势力,再次刺激了众藩王的神经,公元前154年,吴王举起反叛大旗,七国之乱爆发。

晁错腰斩后活了多久(晁错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汉景帝焦头烂额。窦婴、袁盎等上书,诸藩王之所以反叛是因为晁错,只要杀了晁错,诸王必定归顺朝廷。

第二日,丞相陶青、中尉申屠嘉、廷尉张欧在汉景帝的示意下启奏:“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之礼,大逆无道。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晁错在家衣朝衣,被廷尉压之至东市腰斩,家人弃市。整个案件办下来,快、准、狠,晁错一丝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汉景帝如此急着杀晁错是真的相信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只是为了“清君侧”吗?他当然不信,他与吴王的恩怨在他还是太子时就已经结下了。

当初汉景帝还是太子时,与吴国太子下棋,因吴国太子不让子,两人起了争执,还是太子的汉景帝以qi盘误杀吴太子,自此吴王不再朝拜中央,并暗暗积蓄武装力量以图反叛。

后来,汉景帝削楚夺吴的政策严重刺激了其他藩王,大家抱着反正都是死,还不如奋起大干一番的想法,反了。对于这些,汉景帝心知肚明。“七国之乱”平定后,邓公就说了:“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名,其意不在错也。”

臣子都懂的道理,汉景帝不懂吗?他当然懂,汉文帝临死前就将削藩的重任交给他了,他怎么会不懂,但晁错仍然必须死,并且不能让其辩解一丝一毫的死。汉景帝的理由很充分:

一是平定七王之乱需要朝廷上下一条心,而晁错在朝中十分不得人心,如果汉景帝再维护晁错无疑是站在众大臣的对立面,众大臣又怎么会尽心尽力帮助汉景帝平叛呢?杀晁错,是为了给大臣表态。

二是让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失去反叛理由,让其由正义之师变为非正义,从而失去民心。

前一天还对晁错宠信有加,第二日就要灭人全家,汉景帝如果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未免太寒众人心了,而窦婴、袁盎“不为爱一人而负天下”的理由让两难之中的汉景帝无法拒绝,晁错身死已是必然了。

对待晁错身死之事上,司马迁和班固为什么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两人立场不同,司马迁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认为“稳”最好,而晁错的行为无异于打破了这种“稳”,班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欣赏晁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故而给予其高度评价。

商鞅被车裂、李斯被灭族、韩非被毒杀、秦朝亡国、晁错被诛族,专习“术法”、用“术法”之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只能说攻心的少恩寡义之“术”还是不如“仁义之施”啊!




上一篇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现状(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怎么样)

下一篇令狐冲最后跟谁在一起(令狐冲为什么和任盈盈在一起)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