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在明朝全国叫三岔驿的驿站一共有三处,有两处是在甘肃境内,这在《明会典》有确切记载:“漳县,三岔驿”,“凤县,三岔驿”,“镇番卫,三岔驿”。
按照杨慎的人生履历,他最有可能是在陕西的凤县写的这首诗,但在漳县的三岔镇,日夜鸣响的漳河水,水渠边婀娜有姿的杨柳,再加上长亭短亭,不也符合这首诗的意境吗?
C
古时,驿城老街逐渐由中心向东西两端延伸,驿城中心街区称为中街,东面街区称为下街,西端街区称为上街,各街都有横跨南北的彩绘牌坊。驿城内外寺庙宫坛、亭榭楼阁林列,有一楼一宫一阁六庙七寺之说。街巷纵横,瓦舍相连,南北两街计有36巷,这些小巷如迷宫一般交错着。
商业贸易丰富了驿城居民的生活,也使得这方原本以农牧为主的百姓发展为以“啃街”开店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明清时期,三岔驿老街有商铺三百余间,除各类作坊外,多为杂货店、客栈、骡马店。招徕各路客商,囤积四方货物,承担方圆百里内三州九县的木材、药材、粮食、井盐、绸缎、布匹等物资交流,尤以山货药材外销兴盛,吸引了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客商蹲点经营。
店面作坊大多保留了中国北方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老街依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
D
林语堂的《朱门》中曾描绘民国时的三岔驿,曾有一泓美丽的湖水,映照着李飞和杜柔安的爱情,在三岔驿有过这样的一面湖水吗?
当地人说在三岔镇曾有一个叫“官坑”的水潭,虽然远到不了湖水的规模,但也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本地人对它的殊胜之处有着这样的描写:“到了初夏,牛神庙前谓之官坑的那泓湖水,恰似一颗硕大的蓝宝石从幽远的天宇悄无声息地落在驿城西街静谧的一隅,湖中芦苇莛葳,湖岸柳丝如挂,苇叶摇动着温柔,柳絮舞动着和气。明月高悬的夜里,无数的星星在湖水里闪烁,月光、星光和波光还有湖畔深巷传来的几声寥落的犬吠里,构成一个缥缈朦胧、孤寂清幽的美丽梦境。”
只是后来在小城镇的开发中,它被填平了。
一时间我心中又起疑惑:林语堂小说中的大湖是不是由“官坑”生发而来?
《朱门》里对于三岔驿景物的描写和我在三岔镇所见到的大异其趣。更让人相信一定是这位大文豪,在以西部为背景构思这个爱情故事,在地图上看到漳县三岔驿,心中忽然一动:这个地名如此意味深长,甚好,就这里吧!
E
于镇中一条小巷穿行,在一户人家的菜地前看到有一面黄土夯筑的残墙,此即当地人所说的三岔古城的“小城门”。古城虽然消失殆尽,但在三岔镇背后的坪上向下俯瞰,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轮廓。
观测点就选在了三岔镇东坪上的古堡。由小路上山,道路崎岖曲折,那座下临无地、崔嵬的古堡越发显得动人心魄。登上古堡残存的仍然高达六七米的鼓楼,果然看到了古驿城的轮廓。在民居之间显露着昔日的威势。
按地方志记载,昔日的三岔驿古城东西长约3.6里,南北宽约1.2里,民间有取天文地理之三十六天罡和十二地支的说法。它的城墙高3丈,宽8尺,虽为黄土夯筑,但不失坚固,更显苍劲古朴。据说驿城开5门,各城门之上均建有重檐城楼。驿城四角筑有墩台,其上有角楼。
在三岔镇寻找一座古驿的如烟往事,感觉时光似乎也变得温婉起来,如同这样的深情:
“故事里的人物笑容灿烂地从那些或简陋或精致的老屋里走出来,带着自己的妻小,带着谜一样的过去,然后烟尘一般消失。如今那些曾洋溢着温暖烛光的老屋,那些鸡鸣犬吠的庭院、那盘温热的火炕、那缕蓝色的炊烟、那扇雕花的窗棂都在无言中老去,而那些旧日的花园,有时还能开出一些灿烂如霞的记忆。”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甘快看】赵声良:“飞天”是什么?
下一篇: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