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xiaoshu1.jpg

  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炎热,小暑为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还没到最热。小暑时节,树木茂发、昂昂向上,好似人生青少之年, 壮硕可期。

  小暑三候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温风至。温风是热风,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大地上再难觅得一丝凉风,热浪排山倒海一般袭来,暖暖而又带着炙烤的味道,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如果你认为“倏忽温风至”中的“至”意味着“到”,那就有点天真了,它是“极”的意思。灼灼高阳下,连刮起的风都是热乎乎的,身处室外却如入蒸屉。暑,即炎热,小暑也就是“还没长大”的暑,天气开始热起来,但还没有达到烈日炎炎、倏忽汗出的地步。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宋代秦观的《纳凉》诗,描写了他想尽快躲进清凉之地,摆脱这躁闷的热风。于是他拿着拐杖,像是后面有个咬人的狗在追着他一样,急于脱离这“火海”,往清凉地跑。终于寻得一处,那便是“画桥南畔”,在绿柳成荫下,倚着交椅,湖中的徐徐小风吹来,甚是爽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又一个在小暑中“纳凉”的人是唐代的孟浩然,夕阳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东升,孟浩然披散着长发推开窗户悠闲地躺着,闻着荷花的香气,听着竹上水珠滴落的声音,清脆悦耳。

xiaoshu2.jpg

  蟋蟀居宇。《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等。小暑后5日,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诗经•七月》诗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鹰始鸷,鹰在各大文明中都被视为神明顶礼膜拜,它不仅仅是力量的象征,也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小暑时节,由于地面温度太高,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在清凉的高空中翱翔并开始学习飞行搏杀猎食的技术。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季夏之月,二阴既起,鹰感阴气而有杀心,故能搏攫他禽,所谓鸷也。

  农事农谚 

  小暑前后,东北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农事除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在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一些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流传于小暑时节,关于农事的风云雨虹雷电的农谚极为丰富: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大暑小暑,有米懒煮。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xiaoshu3.jpg

  小暑的一些谚语不仅表现了预测的智慧,也体现了生活的趣味: “六月六下雨,一百日见霜”,六月六日下雨,预测该年秋冬季节降霜,天气会很冷。“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民间常以六月初一这天是否打雷,来预卜当年刮不刮台风。六月初一这一天如果打雷,当年来的台风就很少,反之就会有台风之患。“小暑吃瓜”“小暑吃莲子”,小暑时节也是各种瓜类,如西瓜、丝瓜、苦瓜、黄瓜、冬瓜和莲子的盛产期。

  风俗活动

  天贶(kuàng)节。据史书记载,小暑前后正好是六月初六日“天贶节”,“贶”即“赐”,即天赐之节。因为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故称天贶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下一篇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