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元丰       来源于:家长学院

我国的锡伯族现有人口近20万,主要聚居在东北和新疆两地。之所以这样分布,源自锡伯族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迁徙,而且都与国家的国防政策紧密相关。

走出大兴安岭,渔猎转学农耕

锡伯族源自鲜卑,有人说“锡伯”二字很可能是“鲜卑”的另一种音译。南北朝时期,兴起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入主中原,不断南迁,只有一小支留下,守护位于大兴安岭北段的祖庙——嘎仙洞,他们便是锡伯人的祖先。由于一直过着渔猎兼放牧的生活,锡伯人始终保持着能骑善射的传统。

明朝中期后,锡伯人已经从兴安岭迁移到嫩江、松花江流域,归蒙古科尔沁部管辖。在保持渔猎之外,他们也开始精于农耕,并生产出当时极富盛名的“锡伯米”。16世纪末,锡伯人随科尔沁部臣服于新兴的努尔哈赤政权。清军入关后,大量八旗兵丁南下派驻全国重镇,东北防务空虚。1692年,康熙帝为加强东北防务,将锡伯人从“蒙古八旗”抽出,挑选年轻力壮者充当高级士兵,称“披甲”,归入“满洲八旗”,分驻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和吉林省扶余县、吉林市三处。几年后随着八旗整顿,部分锡伯人又迁往今辽宁、北京和山东德州等地。经过一番分分合合,锡伯人已经分散居住在好几处,但大部分集中在今辽宁省各地。




上一篇塞北红颜,振兴契丹

下一篇一座栖霞山 半部金陵史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