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铁骨铮铮说英雄
电影《跨过鸭绿江》用恢弘场景讲述守护和平的使命
一声枪响,打破了寂静沉睡的大地。天寒地冻,正在雪地里巡逻的美军议论道,在这里,没有人能抵得了如此严寒。一位美军军官朝着远方厚厚的雪层开了一枪,结果如他们所料,没有任何动静。
美军转身乘机离去,雪地里却一点一点渗出鲜红的血迹。
这是正在上映的电影《跨过鸭绿江》呈现的长津湖战役一幕。像这样用寥寥几个镜头刻画一个战斗的画面,在影片中不在少数。
电影《跨过鸭绿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以“全景式、史诗般、纪实性”手法展现抗美援朝战争,努力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兼具历史纵深、国际视野、美学风格、史诗风范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影片自上映以来,引发观众盛赞和热议。业内专家认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局部,站在全局视野上去讲述,让观众更能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富有厚重历史感,是一部国家史诗。
勾画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战事全貌
西线,三所里。刚刚打完一仗还未来得及休整的志愿军38军113师“坚决执行命令”穿插于美军必经之路,在短短14个小时内奔袭72.5公里拿下三所里。他们顶住飞机的狂轰滥炸,“像钢钉一样插在三所里”,截断了美军南逃的退路。
东线,长津湖,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在野外设下埋伏。为了不暴露目标,奉命阻击的战士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一动不动,即使冻成冰雕,也不离开阵地一步。一向硬汉的彭老总也痛心感叹:“我们在屋里都不觉得暖和,九兵团的战士在外藏冰卧雪能扛得住吗?”发往北京的电文仅有六字:“饥无食,寒无衣。”
……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战火燃烧的土地,迎击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敌人。全面、客观、生动地再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正是影片主创团队的使命。
“创作初衷就是要去把这一段大历史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从敌我双方指挥层、决策层的角度,出兵决策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做出的,彭德怀是如何临危受命带兵出征的,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是怎样打的,38军‘万岁军’的美誉是怎样诞生的……”影片总导演董亚春告诉记者。
横跨2年零9个月的战争,《跨过鸭绿江》将这一恢弘战事浓缩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叙事,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陆续展示了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汉江、铁原、上甘岭等标志性战役和战斗,宏观勾画出史诗般的战事全貌,还呈现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不同特质的战斗场面,“全景式、史诗性”勾画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撼人往事。
较之同题材影片,这部电影特别注重把握历史规律、刻画历史大势,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具有强烈的纪实属性。
影片开篇,画面便切换于中、苏、美三国领导人的政治、军事博弈。在国际格局突变中,影片充分展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气魄和胆略。对朝鲜战争爆发影响的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问题、战争要考虑的国防安全和发展建设问题、不是打不打而是怎么打得赢的问题,无不闪耀着革命家战略思维的光芒。
美国人曾认为,战争最终比拼的还是经济实力,是钢铁产量,他们想知道我们拿什么和他们打。这是个好问题,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将士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完成的是关于国家的生死存亡、民族的安危荣辱、社会的强弱兴衰、军队的胜负成败这类重大历史主题的深刻阐述。
在历史真实和美学品格中迸发出力量
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要浓缩进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反复斟酌后,确定电影通过彭德怀的视角来讲述和回顾这场战争。这样可以扣准战争的主脉,从当初的战略决策到战役进行,五次战役,包括之后的‘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阶段,直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紧紧围绕军事斗争、战争层面展开。”董亚春告诉记者,“我们满怀敬畏,付出了诚意和心血,最终还是要靠观众去影院观看以后,给我们做出一个评断。”
饰演彭德怀的丁勇岱则介绍说,彭老总这个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演员有的时候需要一种性格的展现。“坊间也有传言彭老总不苟言笑,我搜集了他50多张照片,里面有他大笑、微笑、各种各样的笑,而且是哈哈笑。其实他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边是经常开玩笑的。从彭老总自述的角度去展示这段历史,我想把他展现得更有血有肉,更真实一些。彭老总在朝鲜战场上,那个年代是最艰苦,但我想那也是他在精神上比较刚毅的三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我们的岁月》:向热血青春致敬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