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梅雨季,湿热多雨,衣食住行都会受很大影响。早在半个月前,江南就已入梅,各大媒体提醒大家,外出带伞,内衣裤也要多备几条。“梅雨”不是今天才有,湿热交加也不光是梅雨季的专利,江南整个夏天都又湿又热。对这样的气候,古人也是相当烦躁。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六朝人如何度夏。
内衣外穿: 六朝男人也穿“胸罩”
六朝时期,江南气温比现在要低1-2摄氏度,但夏天仍然燥热,因江南卑湿,江河纵横,梅雨季自然不会缺席。且“梅雨”这个词,也是在六朝时出现的。
古人对风物随时光变迁感觉特别敏锐,在春夏之交,他们将梅子成长作为时节流转的标志。梅子黄熟,正当江淮沿江地区细雨连绵之时,遂称“梅雨”,也称“黄梅天”。
“梅雨”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西晋周处《风土记》:梅熟时雨谓之梅雨。
周处,宜兴人,少时好滋事生非,称霸乡里,当地人把周处同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合称为地方“三害”。周处后来幡然悔悟,斩蛟射虎,改过自新。到南京拜陆机、陆云为师,终成一代名臣。南京夫子庙附近还有他的一座读书台旧址。
自古至今,文人雅士对“梅雨”颇为关注,“梅雨”一词,不绝于书。单说六朝,曾伴读萧统的诗人庾信有一句诗很有意境:“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在这样的季节,农人时刻关注雨水大小,雨下得大,就要去农田排涝。而由于天气闷热,“虫依草褥墙腰语,鱼弄荷钱水面游”,也正是捉鱼的好时节。至于文人,“四向不可往,静坐唯一床”,下棋、观荷、看书、发呆,都写在他们的诗文里。
在这个让人体感不适的时节,我们现代人穿短衫短裤凉鞋,吹风扇吹空调,而六朝人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南京服饰史专家黄强告诉记者,六朝人在梅雨季要着衫。衫子是衣袖宽松,面料轻薄,没有衬里的单衣。刘熙《释名》:“衫,芟也。芟末无袖端也。”无袖端,也就是敞口之意。袖口宽博垂直,可以更好地散热。在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刻图中的人物所穿衣服即为衫子。
衫子采用对襟,与汉代以前的大襟、衣领相交的交领服饰不同,颈子部位较交领装裸露的多,透气凉爽。《宋书·徐湛之传》便有宋高祖刘裕着纳布衫袄的记载,说明衫子使用人群广泛,上至君王,下至百姓。
2005年12月,考古人员在南京江宁区上坊镇一座东吴大墓出土了一组青瓷俑,有20余件,其中就有穿半袖短衫的。半袖衫,类似今天的短袖衫。《晋书·五行志》记载:“魏明帝着绣帽,披缥纨半袖,以见直臣。”
六朝的衫子多采用罗、纱制作。两汉时期我国就有了轻纱、绉縠、冰纨等平素织物。在君王座前翩翩起舞的宫女,往往都身披轻纱或绉縠,因其轻盈飞扬,或者薄而透明,甚至在七层纱衣下,都能看清皮肤上的痣。
六朝,正是北方丝织业向南方转移的时代,丝织业较之两汉又有进步。南朝制造的罗纱之薄,犹如轻若烟雾。六朝服饰风格褒衣博带,宽大的衫子,衣服飘飘,随风而起,衣裾飘逸,如果是厚重的面料,那就无法体现出来。
六朝还有一种名为心衣的内衣,类似胸罩,男人也穿。夏天时穿着,外面也不披件衫子,袒胸露背,一切为了凉爽。
上一篇: 敦煌古典文化接轨现代生活:原创IP品牌复兴“古代文艺范”【组图】
下一篇: “2021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首创全舞种学习考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