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胶莱河,发源于青岛平度市南部,向北注入莱州湾,也是潍坊和青岛的分界线,对于胶莱河最多的探讨就是开通胶莱运河的必要性,如果能够开通胶莱运河,那么可以直接打通胶州湾和莱州湾,而不必在再绕烟威海,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是有利的;但是开通以后后果也是很严重,海水将直接倒灌胶莱平原,万亩良田变盐碱地,会直接影响到粮食的问题,粮食安,则天下安,胶莱平原也是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多美的一片土地啊。相较于经济发展,我更看重粮食安全。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开挖胶莱运河。
就地理范围而言,人们通常把“胶莱河”作为胶东的分界线,胶莱河以东,谓之胶东。上古虽然就有“胶水”这条河流,但我们现在所说的“胶莱河”,其实是元代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以南连胶、北通莱而得名),民间亦因此称之为“运粮河”。
胶莱河的来历
元世祖统一中国定都北京,粮食需江南供给。至元十七年(1280年),莱人姚演建议开凿胶莱运河。元世祖忽必烈极为重视,立即准奏。于当年七月任命姚演为总管,益都路宣尉使、都元帅阿八赤(来阿巴赤)为监督,调益都、淄博、宁海(今益都、潍坊、淄博、莱州、青岛一带)兵万人,征民夫万人开凿运河,寒暑不辍。至元十九年(1282年)七月(一说8月),自胶州陈村海口至莱州市(原掖县)海仓口的主体工程初告竣工,将南北两河联成一体。当年试航,因河窄水浅,仅运粮2万余石。
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月(一说6月),元世祖再令阿八赤扩开,并北引平度之白沙河,南引平度南村东之沽河,西导入运河,以壮水势。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河道运粮已很可观,其水手、军人2万,船1000艘,岁运粮米60万石,占当时江南年漕运总数的60%。由于连续5年开凿运河,耗资巨大,部分朝臣又竭力反对,加上河道管理、清淤等问题较多,特别是海运事业的迅速发展,胶莱运河的航运事业持续不足8年即被海运取而代之。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罢胶莱海道运粮万户府,1290年停止运粮。
明、清时期,原用于航运的水源都泺、百脉湖、九穴泊等渐趋干涸。明初,胶莱运河时用时废,疏浚、攒运之事屡议屡罢。1441年(明正统六年)昌邑人王垣上言:“漕河水浅,军卒穷年不休,自太仓而抵胶州,州有河故道接莱州市(原掖县)宜浚之,由掖浮海直沽,可避东北海险数千里,较漕河为近。”朝廷未纳。1532年(嘉靖十一年),山东巡按御史方远宜又议开新河,因马家濠(今黄岛区)数里皆石岗,未果。嘉靖十七年(1538年)山东巡抚胡赞宗又募夫凿治马家壕(颊)地段,由于人少工程量大,施工两年仍严重影响航行。嘉靖十九年(1540年)朝廷派副使王献主管马家壕开凿工程,这年正月二十三日破土动工。因“顽石如铁,河工焚以烈火,用水沃之,石烂化为烬”。苦战3月,终于开出了一条“长十有四里,广六丈有奇,深半之”的人工河段,从而使江淮之舟避薛家岛石牙林立的险滩,直达塔埠头于胶莱。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献又致力于胶莱运河的全面疏浚工程,引张鲁河、白河、现河、五龙河诸水,以增加胶莱运河的水势。同时建海仓口、新河、杨家圈、玉皇庙、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九闸,以调节河道水位,并“置浮梁,建官署以守”,尽管分水岭30余里因工程浩繁未得疏浚,“船底拖沙而行”,但分水岭5里下可张帆畅行至海口无阻。胶莱河运又进入兴旺时期。
后来由于农民造反,“倭寇为患”,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着力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而对胶莱运河的浚治采取轻视和反对的态度。明朝着力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而对胶莱运河的浚治采取反对和轻视的态度,使其在繁盛了10余年后再次陷入萧条,乃至湮废,1542年已不能通船。1571年(明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上书开河,山东巡抚梁梦龙认为胶莱河“春夏泉涸,无所引注,秋冬暴涨,无可蓄浅,南北海沙易塞,舟行滞而不通。”未被采纳。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防御史颜思忠请开胶莱河不果。
清代,对胶莱河疏浚通航,进行过多次讨论,直至1724年(雍正二年)朝廷派内阁大学士何国宗视察胶莱河后,议“永不疏浚。”
此后,由于山洪坡水的冲积、河道淤积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在平度市的宅科乡毛家、姚家村东又自然形成分水岭,将胶莱河分开。明、清、民国时期虽不断有人上书请求再开胶莱运河,但均未果。
胶莱运河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海洋运河,命运坎坷却被遗弃。
1:运河开凿
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流经现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胶莱运河从开凿命运就坎坎坷坷,时兴时废,当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胶莱运河
胶莱河又被称作“运粮河”,因江南粮米需要由此运河运往京师而得名。胶莱河开凿于元世祖至元中期,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社会背景:
元朝时期代,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大量物资需要从南方运输到北方,考虑到漕粮运输压力与安全,元朝一直大规模扩修运河,开辟海上运输路线,元朝时期海运有所发展,但绕道渤海海峡还是比较费时的
渤海海峡
《莱州府志》曾明确记载胶莱海运粮道,即自淮安府青江浦起程,沿海岸北行入胶州湾,过胶莱运河达莱州湾,经海道至大直沽河,共计1682里。
道光《重修胶州志》载:“至于胶莱运道,明初犹存。永乐时始与海运并罢”。
可见胶莱运河是有通航记载的,而且在明朝初期还存在。
2:航行便利
胶莱运河可以大大缩短船只绕道渤海海峡的航程。我们从历史记载中发现,后来元朝的海上航线中,基本没有再使用胶莱运河,这几条航线主要是:
绕道渤海海峡
1.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江苏启东、盐城、连云港,进入山东诸州、胶县、胶南、崂山、成山,到达天津界河口。
2、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江苏启东,至山东半岛成山、刘公岛、芝罘岛,到达天津界河口。
3、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直达山东半岛成山、再到达天津界河口。
胶莱运河
历史背景:
随着元朝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逐步提高,元朝已经开始实行逐步远离沿岸航行策略,也是放弃胶莱运河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虑人力物力局限性,后期维护困难,海水潮汐、倒灌等也是无法维持的原因之一
3:胶莱河争议
元代从在动议到开凿胶莱河后,几年便草草了事,元代史料没有说明,但《明史》中多次记载,其中有一次最具代表性:
万历三年,南京工部尚书刘应节、侍郎徐栻复议海运,言:“难海运者以放洋之险,覆溺之患。今欲去此二患,惟自胶州以北,杨家圈以南,浚地百里,无高山长坂之隔,杨家圈北悉通海潮矣。综而计之,开创者什五,通浚者什三,量浚者什二。以锥探之,上下皆无石,可开无疑。”乃命栻任其事,应节议主通海。
胶莱运河
这是万历三年,工部尚书与侍郎复议胶莱河再次通航建议,大致意思是海运危险性高,会有触礁溺水危险,想除去这样的危险性,胶州以北没有高山阻隔,通过探测河道,没有石头,应该开通胶莱运河,应该节制主张海上通航者。
山东巡抚李世达上言:臣以为吴家口至亭口高峻者共五十里,大概多碙呴石,费当若何?而舍此则又无河可行也。夫潮信有常,大潮稍远,亦止及陈村闸、杨家圈,不能更进。况日止二潮乎?此潮水之难恃也。河道纡曲二百里,张鲁、白、胶三水微细,都泊行潦,业已干涸。设遇亢旱,何泉可引?引泉亦难恃也。元人开浚此河,史臣谓其劳费不,赀,终无成功,足为前鉴。
胶莱运河
大致意思是潮汛也有无常的时候,况且不止一两次,张鲁、白、胶河水很少,如果遇到大旱没有泉水可引,有泉水可引也难以维持,元朝时期想开通此河,都没有成功,前车之鉴!
胶州湾一角
结语:
所以胶莱河开凿,争议从元代至明代,一直从未停止过!而且非常激烈,胶莱运河从诞生似乎就注定命运坎坷!
上一篇: 阿以旺是什么族的住宅(阿以旺建筑特点)
下一篇: 西藏阿里海拔多少米(西藏阿里地区简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