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鱼礁是适合鱼类群集栖息、生长繁殖的海底礁石或其他隆起物。其周围海流将海底的有机物和近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中上层,促进各种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使鱼类聚集而形成渔场。常选择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树木、废车船、废轮胎和钢筋水泥预制块等,以形成人工礁,可诱集和增加定栖性、洄游性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鱼礁渔场。
人工鱼礁的作用
一、恢复渔业资源
鱼类等水生生物有着索饵的本能,多数鱼类都以浮游生物为食料,投放在海域中的人工鱼礁(上升流礁)在迎面流附近产生涌升流,这种涌升流将海洋底层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使海洋浮游动植物在人工鱼礁礁体及区域内增殖,从而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大量饵料;鱼类等水生生物还有着繁殖、避敌等本能,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卵礁提供了广大的表面积,成为许多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而多为中空、小孔较多的避敌礁,则成为幼鱼的庇护场所,减少幼鱼被凶猛鱼类捕食的厄运,从而提高幼鱼存活率。丰富的饵料、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自然使人工鱼礁的集鱼、增殖效果不一般。
二、恢复海域生态环境,稳定海域生态系统
人工鱼礁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海洋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人工鱼礁投放后会被大量的生物附着尤其是底栖生物,如藻类、贝类等,海藻等底栖植物的生长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贝类等底栖动物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利用这一效应就可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的机率。
我国海洋渔业长期采用底拖网作业,其不仅带来渔业资源衰退的结果,更使得近海海底的自然鱼礁、海底突起部分和海沟夷为平地,长期遭受底拖网作业区域的海底往往呈平脱化、荒漠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工鱼礁的引入不仅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而且兼具改善渔场的底质环境的功能,可变鱼种较少的沙泥底质环境为生产力较高、鱼种较多的岩礁环境。此外人工鱼礁还可建设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对于拯救濒危物种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人工鱼礁可在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水产生物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这样的良性循环正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渔业产业结构不尽完善,人工鱼礁业的发展首先可以为捕捞业限缩提供“软着陆”环境。被淘汰的废旧渔船经过清洁处理与改装,可作为建礁材料,渔民则可在礁区从事钓业或者经营游艇;其次人工鱼礁可与海水养殖、增殖放流等相结合,发展海洋牧场,进一步提升“海洋农牧化”水平,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工鱼礁还可带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业最时尚的方向之一,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及生态文化丰富的区域往往成为旅游胜地,人工鱼礁可使渔业有机地融入旅游业,建于不同港湾的人工鱼礁区,海岸景色和生物资源各异,可成为海上不同的观光旅游区与休闲垂钓区,为沿海城市的海洋生态旅游增添新亮点。
人工鱼礁的分类
一、按建礁功能
1.养殖型鱼礁:以养殖为目的,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来设计和设置的鱼礁。
2.诱集型鱼礁:以提高渔获量为目的而设置的鱼礁
3.增殖型鱼礁:以增殖生物资源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鱼礁。一般投放于浅海水域,主要放养海参、鲍、扇贝、龙虾等品种,起到增殖作用。
4.游钓型鱼礁:为旅游者提供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而设置的鱼礁。
5.保护型鱼礁:设置鱼礁的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全濒危珍稀物种。防止大型渔具作业,使拖网、围网和刺网等网渔具避开鱼礁区。鱼礁区成为禁渔区和鱼类避难所。
二、按造礁材料
1.水泥礁:水泥可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礁体。
2.船、车礁:利用废旧船舶和车辆作为人工鱼礁礁体,这种人工鱼礁可以使废品得到利用,且成本低。
3.轮胎礁:将废旧轮胎捆扎成塔形、方形等所需的形状,投放于预定海域作为人工鱼礁,实现废物利用。但捆扎的方法和用材要牢固经久耐腐蚀。
4.石料礁:以天然石块作为礁体,直接投放于海底堆叠成一定形状的鱼礁,如海参鱼礁。
5.塑料礁:以塑料构件为原材料制成的鱼礁。此类材料大多数应用于浮式鱼礁,因为浮式鱼礁要求礁体又轻又耐用。
6.钢材礁:钢质材料制成的框架式鱼礁。一般为大型、多投放在外海,水深40-100m左右,日本使用较多,用以诱集金枪鱼、鲣鱼等。
7.按礁体所处水层:底层鱼礁、中层和表层鱼礁。
8.按礁体结构:方形鱼礁、十字形鱼礁、三角形鱼礁、圆台型鱼礁、半圆形鱼礁、框架型鱼礁、梯形鱼礁、船型鱼礁、综合型鱼礁。
上一篇: 晋北地区包括哪些地方(晋北是哪里)
下一篇: 嘉陵江的源头在哪里(嘉陵江发源地在哪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