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哭婚也叫哭嫁。所谓的“哭嫁”,也叫作“哭出嫁”,或者“哭轿”,是新娘出嫁时娘家人所进行的一场仪式。经过历史演变,有的地方也叫“哭唱”。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要哭着惜别亲朋好友、控诉包办婚姻等。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哭嫁的形式分为“一人哭唱”、“两人哭唱”、“哭团圆”三种,旋律中装饰音运用较多,在句尾时常加进呜咽与抽泣声,以表现妇女悲痛压抑的情绪。
“一人哭唱”即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嫂姐妹的情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憎的欺骗行为。
“两人哭唱”称为“姊妹哭唱”,由出嫁姑娘先哭唱,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唱,从句尾插入,两人一起一落或对唱。
“哭团圆”又叫“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在新娘的闺房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流传于秀山地区的代表曲目有《哭爹娘》、《哭媒人》等。
哭嫁民俗的由来
民间传说,在唐朝时期,有一对农村老夫妇膝下无子,生的女儿却个个如花似玉、貌美如花。大女儿年方二八便被母亲许配给了京城的一个富家子弟。不知不觉婚期已至,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八抬大轿、高头大马,那是羡煞了周遭百姓,老夫妇和大女儿也是乐的直往心里去。大女儿欢欢喜喜上了大轿。可没曾想,好日子不就,大女婿就因骄奢淫欲把家产败的一干二净。
文章配图
这二女儿,自幼就吟诗作赋,写得一手好字,由父亲做主许配给了东村的一个穷秀才。婚期到来,穷秀才没有吹吹打打,更没有八抬大轿,只套了一辆驴车来到门前。二女儿一看秀才这副穷酸样,十分伤心,痛哭了一场,豆大的眼珠子落了一地。
婚后秀才通宵达旦的苦读诗书,待到开考,秀才竟中得状元。而,当初二女儿流下的那些泪珠,竟然都变成了金豆子,娘家一下子成了家财万贯的富豪。
哭嫁能使丈夫金榜题名、能使娘家家财万贯。从此,哭嫁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种习俗,并被延续至今。
上一篇: 文笔峰的景点介绍(文笔峰海拔多少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