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辫状水系又称辫流。辫流的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辫状水系形成过程原因(辫状水系形成条件)

辫状水系形成过程:

① 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 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 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辫状水系形成条件:

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后者使河岸易被侵蚀,易于崩塌,更增加了河水的含沙量。这一切都有利于河床的展宽,河水变浅,堆积旺盛,河道迁徙。辫状河流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在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的山区与山前河流上。黄河下游虽发育在大平原上却为典型的辫状河,那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获得了大量泥沙,并且泥沙粒级主要是粉砂、细砂和粗砂,河岸易蚀而不稳定。黄河易淤易徙易决,自古已然。由于黄河下游河床即使在自然条件下,也是高出两旁地面的,所以从卫星影像图和航空照片上都很容易判读出华北平原上的黄河古河道来。

辫状水系特点:

辫状水系是一种平原河流地貌,其主要成因为分叉型河床导致,河床因心滩、沙洲造成河床分叉,宽窄相同,形似发辫,所以称为辫状河道。 辫状河道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40,弯度指数<15,河道砂坝(心滩)发育。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为“游荡性河道”。 由于河流经常改道,河道砂坝位置不固定,故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由于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并以底负载搬运型式为主。




上一篇云贵高原在哪个省(云贵高原海拔多少米)

下一篇三峡移民真实惨状(三峡移民血泪史)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