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断流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因素:
1. 黄河上游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2. 黄河流域的人口增长快,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的生产能力。
3. 近几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发展,经济前进,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4. 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沿河引水工程争相抢水,加剧了供水紧张的局面。
5. 低廉的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黄河灌溉区效率仅为30%~40%。
6. 与日俱增的环境污染使急剧减少的黄河水可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20多年前的黄河危机,黄河断流长达226天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宛如一条金色的缎带汇入大海。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将近30年里,黄河曾多次出现断流。
在1972年至1999年的27年间里黄河平均4年就要断流3次。1997年的时候更是出现了最为严重的一次断流,从入海口到河南,断流期长达226天不由得让人触目惊心,如此大的一条河流竟断流这么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黄河的发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也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她流淌的是华夏子孙的血脉,更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道所经之地的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有三个源头依次是位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喇山脉支脉查哈希拉山南麓扎曲的北源,各姿各雅山北麓卡日曲的南源,西源则在星宿海的流玛曲。自青藏高原一路而下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最后在山东汇入渤海,黄河河道走势就像汉字里的“几”字。
巴颜喀喇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巴颜喀喇山向阳的缓坡上长满了一块块的草滩,就像是翠绿的绒毯铺盖着大地。黄河便来源于这草美水也美的地方,正是这样的水几千年来孕育着中华大地,可黄河真实的样貌却不是这样的,我们所看见的黄河字如其名一个字“黄”。
黄河的黄是因为它夹杂了大量的泥沙,这也是造成它断流原因的一部分,从青藏高原顺流而下还是青色的水,但当流经黄土高原时大量的泥沙流入河水中所以才变成了现在的颜色。
黄土高原上植被稀疏全是黄土,风化导致土壤土质松软呈沙状,遇到黄河潮涨潮落就会将两岸沿线的黄土带入河中,就这样反复吸收沙土黄河水才呈现出一直是黄色浑浊不清。
黄河断流
断流最早从1972年开始,1972年到1996年的25年间里共记载了19次断流,曾经在黄河最下游的利津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竟不足1m³/S,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家用饮水机标准一桶水18.9L约合0.0189m³,也就是说黄河断流期每秒的水量装不足53桶饮水机水桶。
可见黄河下游在断流期水源有多枯竭,对于黄河这么大的体量来讲形势非常地严峻,最严重的断流河段上延至了河南开封市长达683Km,占到了黄河下游(郑州市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
黄河断流原因浅析
水资源浪费
黄河流域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在农业方面用水的比重达到了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在当时沿岸各地引黄渠的每立方米水价仅为3.6厘钱,如此低廉的价格无法唤起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再加上粗放式农业所采用的原始灌溉方式造成很大的的浪费。
而黄河流域有500万公顷的水浇地,一些灌溉区每公顷地年均用水量达到了60立方米,然而实际有效利用的不到40%,水资源的浪费程度令人堪忧。
管理方式不完善
在黄河枯水期,沿岸各地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修渠引水、储水、甚至是争水抢水,在种植季节常常发生上游拦坝堵水而下游无水灌溉的现象。
由管理混乱,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的水荒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地上河不断形成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大量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冲过三门峡,流经华北平原。下游平原地区河床开阔,水流缓慢无法带动泥沙导致泥沙淤积,河床就慢慢演变成了地上河。
没有支流的水源汇入,也没有地下水的补充,不断高隆的河床大量吸收河水渗透,越是干旱枯水时节情况越为严重。
气候变化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太阳辐射不断增强,紧接着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因此蒸发加强,这就导致了本来缺水的黄河流域以及华北平原更加干旱。20世纪90年代中期恰好处于了太阳黑子活动的两个高峰期之间,对气候的影响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季风减弱,并且表现在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的较为突出,这使季风降水雨带大多都集中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华北地区干旱严重(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为严重)。
人口和经济膨胀发展
1950年建国初期开始黄河流域人口剧增,因此由人类生产生活规模的扩大而导致耗水量急剧上升。50年代黄河下游需要灌溉的农田达到140万公顷,90年代则上升到了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数十倍地增长。
在50年代初期依靠黄河水源供水的地区年均耗水量为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则迅速达到了300亿立方米,随着用水量不断攀升但年均降水量却呈下降的态势。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时下游耗水量的增加达到了供水容量的四倍之多,供应的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量的增速,断流不可避免。
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状况恶化对黄河断流的影响也很显著,史料记载黄土高原曾有着茂密的森林,自秦汉开始为了屯边而遭到大肆砍伐开垦,人为毁灭性的破坏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沙化严重。现今在治理之下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也还是跟不上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直接导致了土壤蓄水、保水性能变差。
黄河断流带来的的危害
泥沙淤积致使河道萎缩,河床累计越来越高成为地上悬河,使得排洪能力大大减弱,增加了决口泛滥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黄河下游主河槽呈现出“浅碟子状”,在平缓河道测得的流量由以前的每秒6000立方米降为不到3000立方米,遇到夏季汛期发大水,洪水就会轻而易举地越出河道。
洪水在滩区形成的多种危害加大了洪水冲堤的风险,下游沿岸的防洪堤根本挡不住,一旦决堤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只有把泥沙控制住,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大规模种树把黄土高原山区劳作不易以及黄河沿岸的耕地腾出来,只有这些树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护住土层,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最后还要合理调度利用黄河水资源,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和随意开渠引水,只有这样我们的母亲河才可以川流不息。
上一篇: 浔江在哪里(浔江的源头是哪里)
下一篇: 田园城市理论是由谁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