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海洋是巨大的咸水体,包含了地球上97%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海洋是地球水圈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巨大的热库,海洋在水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过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
根据不同的物理和生物条件,海洋学家将海洋划分为不同的垂直层带和水平区域。远洋区是指大陆架以外的深海开阔海域。远洋区包含了开阔海域的水柱,根据深度的不同,可以垂直分为五个不同的层带。整个远洋区面积为3.2亿立方英里,平均深度为2.29英里,最大深度约为6.8英里。
远洋区从上到下分5个层带,1)上层带(epipelagic zone)(也称阳光带)、是海洋表层,深度可至200m; 2)中层带(mesopelagic zone)(也称朦胧带)是深度200~1,000m的区域;为3)深层带(bathypelagic zone)是深度1,000~4,000m的区域;4)深渊带(Abyssopelagic zone)深度4,000~6,000m的区域为;5)超深渊带(Hadopelagic zone)为深度6000m以下的海洋最深处。
1 上层带
上层带也被称为透光带、阳光带和透光带,上层带指的是海洋表面的照明带。“epilagic”一词来自希腊词“epi”,意思是“在表面”,“pelagikos”,意思是“海洋的”。“它从地面向下延伸到约200m深,是接收阳光的区域。丰富的太阳能使初级产物(如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上升流将深海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光区,大大加强了这里浮游植物的生长。
海洋中大约95%的初级产物发生在上层带水域,那里孕育着90%以上的海洋生物。在这个区域发现的一些著名的水生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如颗石藻、鞭毛藻、蓝藻、隐包虫和硅藻。光区的消费者包括浮游动物、桡足类、甲壳类、浮游动物、水母、鲨鱼和海豚.
2 中层带
中层带也被称为朦胧带和二光带,中层带是位于有光的上层带和无光的深层带之间的远海部分。它从向下200m延伸到大约1000m深,占据了地球表面的60%和海洋体积的20%。此外,中层带在海洋生物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又有助于全球海洋碳循环。
虽然有一些阳光到达中层带,但不足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这个区域发现的生物已经适应了弱光环境。这个区域内的海洋生物包括异养细菌、大乌贼、狼鱼、水豚鱼、剑鱼、硬嘴鱼、墨鱼等。生物发光生物的存在也是在这个区域首次被发现的。有些中层带的生物在夜间上升到上层带觅食。
3 深层带
深层带也被称为半深海带、无光带和午夜带,深层带是位于中层带和深渊带之间的开阔海洋部分。它从1000M向下延伸到大约4000m的深度。阳光不能到达这个海洋区域, 因此,这里唯一的光来自生物发光的生物。
深层带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网络来自颗粒状有机物或海洋雪,它们从以上的上层带和中层带下沉,并通过温盐环流输入氧气。一些著名的深层带生物包括巨大和较小的乌贼、小飞象章鱼,以及许多深水鱼类物种,如琵琶鱼、龙鱼、吞噬鳗和片脚类动物。
4 深渊带
深渊带是完全黑暗的深海地带。从4000m往下延伸到6000m的深度,这个区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60%和海洋总面积的83%。除了完全黑暗之外,深渊带的特点是高压、低温和缺乏产氧植物。
此外,这一区域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盐,如磷、二氧化硅和氮,主要来自上面海洋层带的死亡有机物质,它们漂移下来在这里分解。深渊带的一些著名的生物包括三脚鱼、海鳗、深海掷弹鱼、海蜘蛛和海猪。在这个区域发现的大多数物种是透明和无眼睛的生物。
5 超深渊带
超深渊带是指位于海洋海沟内的海洋最深区域。“hadal”一词最初是由丹麦海洋学家安东·弗雷德里克·布鲁恩提出的,指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该区域从6000m向下延伸至约11000m的深处。极高的静水压力、完全缺乏阳光、营养缺乏和低温是最深海沟的特点。
在超深渊带生态系统中发现的大多数生物要么是食腐动物,要么是碎屑动物,它们高度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特有的动物,包括巨大的片脚类、等足类和糠虾,以及小型的成年期的动吻动物、线虫和桡足类。1970年,人们在波多黎各海沟27460英尺深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名为发现神女底鼬(Abyssobrotula galatheae)的单鳍鳕,它是现存最深的鱼类。
上面详细介绍了五个垂直海洋区域,这些区域根据它们接受的阳光的数量和居住在这些区域的独特植物和动物进行了分类。尽管世界各地的海洋学家已经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海洋,但在深不可测的海洋深处,仍有很多东西需要人类探索和发现。
下一篇: 容易发生地震的城市有哪些(12个最易受地震影响的城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