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连梁式石板平桥是安平桥。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又有“西桥”“安海西桥”等称呼。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横贯闽南沿海的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连梁式石板平桥。长久以来,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为民众所称赞,以“卧龙”“巨虹”等壮丽称号闪耀于志书、文献、诗赋之中。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经13年建成。桥长为2300米,桥面宽4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杆。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桥的两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桥东设有“超然亭”,中部设有“泗水亭”,桥西设有“海潮庵”,两头各设路亭一座,共五座凉亭,供游人憩息。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南宋初,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繁荣发达,安海港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桥未建时,专靠舟渡,据泉州知州赵令衿记载,“方舟而济者日千万计,飓风潮波,无时不至,船交水中,进退不可……大为民患”。船渡的艰难,严重影响港区货物的运载,制约了当地交通、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民众有一个共同心愿,早日修建一座横海桥梁。在经费和人力都具备的时候,当地政府组织工匠和民夫一起努力,建造这座“五里桥”。
安平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又有所创新,运用“睡木沉基”的方法,在涨潮时用船运载石板,浮架于桥墩之上,待潮汐慢慢下退,大块石桥板再横放在桥墩的上面。桥造完工后,利用桥墩养殖牡蛎,待牡蛎长成后其外壳嵌包着桥墩,这样可减少海浪的冲刷和外表风化。这是在海洋贸易带动的大量桥梁建造实践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发展出的先进筑基建桥技术。
安平桥桥墩筑成长方形、单尖船形、双尖船形三种式样,由于港道有深有浅,水流有缓有急。设计者因地制宜,根据海潮洪水的流速和流向的不同,设置桥墩的位置和形状,在水流缓慢的浅水域里筑长方形墩,在水流湍急的水域里筑双头尖的船形。可见,智慧的闽南人在当时就能巧妙运用潮汐涨落规律,区别不同部位,采取形态各异的桥墩结构,以缓和水流冲击。
凌波卧虹,飞架碧涛,安平桥宛如一条玉龙横亘于碧波荡漾的海湾上。在那个以“舟桥水路”为主导的年代,安平桥在商贸流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古代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端口,有其光辉灿烂引以为傲的昨天。
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安平桥》文中赞叹道:“这在世界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郭沫若写下了《七律·咏五里桥》一诗: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纵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上一篇: 哪里的海好看最漂亮(国内哪里看海最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