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长治,山西省下辖地级市,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长治历史悠久,“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兵家必争之地,也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名人。
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上党郡潞县(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东北)人,西汉武将。
汉武帝末年,冯奉世以良家子的身份擢升为郎,汉昭帝在位时,冯奉世因功补为武安长,后来失官。冯奉世三十余岁时,开始学《春秋》,明习兵法,通过前将军韩增的表奏推荐被升任为军司空令。本始年间,以卫侯使持节护送大宛诸国客人,随范明友等将军攻打匈奴,战争结束后,再次为郎。汉宣帝在位时,冯奉世历任光禄大夫、水衡都尉,前65年,冯奉世出使大宛,率军击破莎车,威振西域,被汉宣帝任命为右将军典属国,因为萧望之反对没有封他为侯。永光二年(前42年)率军平息陇西羌变,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一年多后,冯奉世病故。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为杀敌卫国的老将,功名仅次于赵充国。
参考文献:《汉书》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 第四十九
法显(337年—422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人,东晋、刘宋时期的高僧、旅行家。
因法显的三位兄长都幼年早亡,其父亲怕殃及法显,在其三岁时便让他剃度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足戒。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六十多岁高龄的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时为后秦都城)出发西行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当时的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沙河(塔克拉玛干沙漠),经鄯善,至乌耆、于阗国。此时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
法显与慧景、道整,欲前往中天竺,求取戒律,南渡小雪山时,因暴雪慧景死于小雪山。法显与道整到达中天竺,在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华氏城)摩诃衍僧伽蓝等处得到《大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萨婆多众律》、《杂阿毗昙心》、《经》二千五百偈、《摩诃僧祇阿毗昙》。法显在中天竺三年,学习梵语,道整后来决定留在中天竺,法显则继续南行,到达东天竺的多摩梨帝国(Tamralipta,约在今日的加尔各答),继续学习、抄经和画像。途中历尽艰险,于义熙六年(410年)到达狮子国(斯里兰卡)。在此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及《杂藏经》等。今日在斯里兰卡还留有以法显为名的地名,如法显洞。
法显在阿育王宫殿遗址
法显在狮子国古都阿努罗陀城(巴Anurādha)到处参学后,于义熙八年(412年)带了多部原文典籍,从海路回国,途中遇风暴经耶婆提国等地,最后在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今青岛市崂山区)上岸。回国后定居建康(今南京),与佛驮跋陀罗合译《摩诃僧祇律》、《大般泥陀经》、《杂藏经》、《杂阿毗昙心》等经、律、论共六部24卷。其长、杂二阿含经、弥沙塞律(后来由佛陀什于刘宋景平元年七月译出)、萨婆多律抄,未得译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著有《法显传》(又名《佛国记》),是今日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地理、风俗和佛教等重要资料。南沙群岛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
李业兴(484年—549年),上党长子(今山西长子)人,北魏、东魏时期著名学者。
李业兴受家学影响,自幼耿介好学,他不辞劳苦,曾经背负书籍求师,师事于徐遵明门下。李业兴学识渊博,通览古今群书,擅长作文造句。诸子百家、图纬、风角,天文、占候无不精通,尤其擅长天文历算。未出仕前,李业兴虽然生活清苦,而能安贫乐道。他常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信条自励,因此他为人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为权门豪贵,也不为之屈。后来李业兴投靠王遵业为门客,被举为孝廉,任校书郎。
他一生经历北魏、东魏两个朝代,在北魏时先后封长子伯、屯留县开国子;北魏分裂以后,孝静帝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即位,史称东魏。由于历年战乱,当时邺下几成废墟。东魏建立以后,百废待举,起部郎中辛术推荐李业兴“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于是李业兴被任命为镇南将军、侍读,与尚书右仆射、营构大匠高隆之“缮治三署乐器、衣朋及百戏之属”。天平四年(537年)与兼散骑常侍李谐、兼吏部郎卢元明等出使南梁,与梁散骑常侍朱异以及梁武帝萧衍等对答如流,不辱使命。还朝后任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与高隆之等制定五礼。武定元年(543年)任国子祭酒,三年后任太原太守。高欢每出征讨,“时有顾访”,于是引为中外府咨议参军。后因坐事监禁,于武定七年(549年)死于狱中,年66岁。
尧雄(499年—542年),字休武,上党郡长子县(今山西长治)人,北魏、东魏时期名将。
尧雄年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同时代人所看重,永安年间拜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归降大行台高欢,官拜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当时法律宽松,官府争相敛财,唯独尧雄取之有道,又能施恩下属,深为官吏和民众所依附想念。东魏建立后,授大都督,征讨三荆,授豫州刺史,讨伐豫州民叛,多次击退南梁和西魏的进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城平县公。兴和四年(542年),病逝于邺城,时年四十四岁,追赠大将军、司徒公、徐州都督,谥号武恭。
尧雄虽是武将,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为政时去除繁琐的细节,只是实行主要的施政纲领而已,抚养兵民,得其效力,守边十年,屡有功绩。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人,唐朝宰相。
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幼年好学,能写文章,又能诗,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职。一度因铨选官员失职而被外放为安康、魏郡等地太守,随后苗晋卿被调回朝中任工部、刑部尚书。
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不肯出镇陕州,被勒令致仕。不久设法投奔在凤翔即位的唐肃宗,初授左相,后拜侍中,进封韩国公。晚年行走困难,代宗特意在延英殿召见苗晋卿,并开创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广德元年(763年)以太保致仕。永泰元年(765年)四月病逝,时年八十一,获赠太师,谥号懿献,在宰相元载的建议下,改谥文贞;大历年间,配享唐肃宗庙庭。
李继隆(950年-1005年),字霸图,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名将。
李继隆早年以恩荫补任供奉官,为人谦谨好学,又擅长骑射,智谋过人,他征战南北数十年,为北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曾于唐河之战和徐河之战率静塞铁骑重创辽军。景德二年(1005年)李继隆去世,年五十六。获赠中书令,谥号“忠武”。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 ,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连 楹(1354~1402),字子聪,号栋宇,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连楹为太学士出生,洪武年间任左春坊太子赞善,后升任赞读、为太子讲读经史。他性格刚直孤沉,不避险难,常以当朝纲纪中的弊病与历朝衰落的教训为内容撰写文章,作为教材去讲授,太祖多次劝阻,他毫不在意,仍直言不讳。洪武十二年(1379年),太祖恶其刚直,爱其忠贞,免去其太子赞读职,转任承事郎监察御史,委以福建道巡海、巡城、巡防、巡仓重任。对皇帝的罢免,他无怨无悔,欣然赴任,任期内,纠察百司,按治各道,忠心刚直,“明视听,达民情,恪尽乃职”,御史职连任23年没有更换,实属明代“激浊扬清”的名官。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金川门,其叩马欲刺朱棣,后失败被杀,尸体直立不倒。朱棣后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对提出“削藩策”的方孝孺、练子宁等人灭九族,对连楹始终未下灭族令。明仁宗即帝位后下诏为连楹平反昭雪,追谥刚烈公。
吴琠 (1637年—1705年),字伯美,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人,清代官员。
吴琠从小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聪明而好学,10岁即能做诗,15岁应童子试,23岁(顺治十六年)中进士,任河南确山知县,官至刑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吴琠去世,享年68岁。入伺贤良祠,谥文端。
吴琠一生为官,仕途坦荡,他之所以能从一个知县跃为吏部主事,后复累迁到左都御史、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就是由于他忠于清廷,本领超人,功绩卓著,康熙称赞他持己清廉,赐给他自己临摹的米芾千字文。
张文舟(1912年—1986年1月2日),原名霍昭汉,山西沁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早年考入冯玉祥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参加秘密的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军中从事兵运工作,1935年到陕北。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装甲兵参谋长,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参谋长,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装甲兵学院第一副院长,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学院院长,是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6年1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魏拯民(1909年2月3日—1941年3月8日),原名关有维,字伯张,山西省屯留县(今屯留区)人,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抗日烈士。
16岁那年,在外祖父的资助下,魏拯民跋山涉水徒步来到太原,考入了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并结识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彭真。在彭真同志的引领下,他毅然走向了革命道路,后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前往中国东北,任哈尔滨道外区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1935年,被委任为北满特委书记,同年受满洲省委委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次年回国,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并任政委。1936年与杨靖宇共同召开河里会议,组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任政治委员。1938年兼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杨靖宇牺牲后,于1940年2月开始指挥第一路军,并在攻击哈尔巴岭车站和在黄泥河子对伪警察队的战斗中获胜。
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因叛徒告密,日、伪军100人包围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11名抗联战士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在与敌作战中牺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左太北(1940年5月27日—2019年6月25日),生于山西省长治市,祖籍湖南醴陵。
1940年5月27日生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八路军总部,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与刘志兰唯一的女儿,因出生地辽县,是太行山的一部分,叫太北区,彭德怀以刘伯承的孩子叫刘太行,而建议取名左太北。左太北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毕业后在航天研究所工作,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做军工计划管理工作。2000年,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司副司长的岗位上退休。 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去世,享年79岁。
程如璧(1882年—1957年),字子星,回族,山西长治人,教育家。
少时入学读书,成绩优秀,清末入山西大学中斋高等科,毕业后在教育界就职。历任潞安中学学督、山西省立一中庶务省视举、省立四中校长、山西省议员等职。是长治市政界、商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抗战时期,拒绝充当日伪维持会长,支持和同情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省政协委员。1957年因病逝世,享年75岁。
长治市人文地图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上一篇: 开元寺景点介绍(泉州开元寺景点详细介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