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世界上第一台VCD机是安徽万燕公司发明的,可以说“万燕”开创了中国的VCD行业。
然而对人们来说,知名度更高的还是索尼、三星、飞利浦等外国品牌,甚至是早年风靡一时的步步高、爱多等。
至于万燕?是真没听说过。
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当时万燕公司将VCD申请专利,可能已经是行业龙头了,是中国响当当的VCD之王,然而万燕没有申请专利,导致一切成果付之东流,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是中国的专利之殇,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今时代的芯片之战,是涅槃重生,还是重蹈覆辙?
开创VCD市场的“革命先驱”
VCD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现象。
VCD的出现,最开始源于一位叫姜万勐的技术人员的灵光乍现。
姜万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电视台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1987年,他创办了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
1992年,姜万勐到美国去参观一个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
这次展览会给姜万勐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令他意识到当今世界的趋势正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
往往成功人士的成功契机就在于能注意到那些常被旁人忽视的地方,这次的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示了一项MPEG解压缩技术,在高手云集的展览会上,这项技术其实并没引起太多人士的注意,却令姜万勐产生极大兴趣。
因为在当时存储图像信息需要占据非常庞大的空间,在未经压缩的前提下,就得用存储容量很大的大光盘来存储,成本非常高。
而且这个“大”是体积程度上的巨大,LD大影碟就有12厘米的直径,堪称一个大飞盘,都这么大了,结果顶多只能存5分钟的图像,或者74分钟的声音。
对人们日常生活来说非常不实用,又大又麻烦,也不能满足人们边看边听的需求。
而MPEG技术可以将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小型光盘里,成本低又实用,简直是一种完美的视听产品。
姜万勐认为这项技术非常好,不禁产生了一个念头:他要利用这项技术开发出一种视听设备。
于是姜万勐找到C-CUBE的董事长孙燕生,孙燕生是美籍华人,两人当下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将MPEG技术开发成视听设备。
在开发VCD影碟机阶段,姜万勐前后共投资了58万美元,待看到设备研发成果后,姜万勐和孙燕生又共同投资了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
VCD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中国人在消费类电子领域里创造并形成任何一种产业,VCD可能是中国能在这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并领先的唯一机会。
在VCD正式上市前,姜万勐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
看完这些数字后,姜万勐不禁咋舌。
他心想,这些又贵又难用的东西在市场上都这么受欢迎,如果自己做出的光盘比它们还便宜实惠,每年销售量一定会很可观。
于是1993年9月,“万燕”的第一代产品正式面世。
VCD影碟机在中国上市不到三年,就迅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约从1996年开始,国内VCD在市场上的销售量从去年的50万台增加至超过600万台。
足足是前一年销售量的一百多倍,简直是爆炸式增长。
1997年就更厉害了,卖了1000多万台,预计1999年年产量可以达到1500万台。
照这个水平看,按理说万燕公司一定是赚翻了,妥妥的VCD之王,动辄卖百万千万台的,你不挣钱谁挣钱?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万燕身为VCD行业的创造者,明明起了个大早,却连菜市场的影子都没看见,被后浪早早地拍死在了沙滩上。
先驱变先烈:被绞杀的万燕
一个企业推出新产品有两个最关键的阶段:开发阶段和宣传阶段。
万燕在前期的开发阶段中投入资金过多,也确实开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新市场,形成了一套成型技术。
但这几乎耗尽了所有开发成本,导致财政出现极大困难,无力支撑后续的宣传费用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1996年VCD机卖了600多万台,看着很厉害,其实基本与万燕无关了,因为他们公司早已无货可销。
实际上,万燕只有在一开始刚推出时的销量才是最好的,虽然当时名声还没有打响,人们对VCD这个东西仍然比较陌生,1994年生产了几万台,只卖出了两万多台,但比起后来日暮西山的颓势,这两万多台已经是矮子里拔高个了。
首上市时,万燕先推出了1000台,只可惜卖出去的这1000台VCD机,基本是被国内外各个品牌买走的。
他们买去当样机,用来解剖研究了。
解剖完,这些公司一拍大腿,发现这玩意儿原来这么简单,就是整机组装,技术要求不高,十几分钟就能学会,一把螺丝刀就够用。
再加上广东最不缺散件水货,于是大批的VCD组装厂如雨后春笋般在珠江三角洲冒出来,几乎成为中国最大的VCD生产基地。
万燕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那一个,被后来的小猪搭了便车,眼睁睁看着他们一拥而上将自己开创的市场瓜分殆尽。
成了VCD市场的开创者,却没能成为收获者,没钱虽然是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则是专利问题。
专利最关键之处就是只要获权,就只能自己生产,别人不可以,想生产就得先获得专利持有者的授权允许。
才三年多的时间,万燕就从“先驱”变成了“先烈”,就是因为没有申请专利,导致所有人都不需要许可,想生产就生产。
再加上VCD的核心技术本来就是美国的,国内外品牌就干脆买外国芯片回来上手组装,随便谁都可以,只要自己能赚钱就行,谁还关心你是不是那个开创者?
有一点也挺有意思,VCD的确是中国人率先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外国虽然手握技术,但从来不想着开发VCD,都是一门心思地研究DVD,他们其实是不太看得上VCD的。
但是有人先把VCD给搞出来了,国外反倒也跟着狂开发VCD,然后在中国申请这专利那专利,甚至比我们本土厂家申请的专利还多。
所以也就有人问了,那核心压缩技术、芯片都是人家外国的,你顶多就是拿来组装一下,这样还能申请专利吗?创立万燕之一的孙燕生是美籍华人,其实就是美国人啊。
需要强调的是,此前全世界并没有任何一台VCD,是中国人先制造出来的,有一种发明叫“组合发明”,就是用已有技术组合到一起,最终呈现出意料不到的创新效果,当然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所以忽视了专利意识,造成的后果是意想不到而惨淡的。
也有人不以为然,说VCD本来就是一个过渡产品,方方面面都比不上DVD,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争这一时专利有什么意思?
这种说法其实忽略了知识产权的意义,知识产权关系着民族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照这种说法,除了古董,任何产品都是要更新换代的,那大家都抱着“反正迟早都要被淘汰”的心态躺平,谁也不争了,这样能行吗?
外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申请专利?
因为你用人家的技术,并不是白用的,要给专利持有者付钱的。
而申请专利是形成了你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别人想用,就要事事以你为标准,你掌握的主动权要大的多。
而且申请专利更是一种抢占市场的竞争行为,你推出了CVD,就是要抢占这个市场,然后在这基础上再不断升级,往大了说,还能带动国家工业的发展。
像在万燕推出VCD后,原本对VCD不怎么感兴趣的外国品牌,如三星、索尼、飞利浦等,立刻闻风而动,把国产的VCD买去当样机研究,然后也推出自己的VCD,抢占VCD市场,还在VCD基础上继续研发DVD,趁着万燕这股东风进入中国市场。
而且他们这些大公司还比万燕这种中小企业有钱,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宣传,挤占了万燕少得可怜的生存空间,直至彻底将万燕这个“先驱”挤出市场,摘取了万燕的胜利果实。
而万燕最终的归宿如何呢,落得个破产后被其他公司吞并重组的下场。
所以专利是民族工业的一个基础,决不可轻视它的作用。
再由万燕这个典型例子,联想到当今的芯片之战。
芯片之战
如今科技发展水平早已超越上世纪,来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芯片技术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技术战略高地。
这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我国十分重视的优先发展技术,因为芯片制造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直接关系着中国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享有优势和主动权。
所有国家都对一个事实心知肚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相当于把脖子送上去给别人掐。
为了不被“卡脖子”,中国政府、企业、民众都已作出深刻反思,一定要重视芯片技术的发展。
中国芯片产业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步,相对外国来说,是比较晚的,但趁着改革开放这股东风,再结合中国人力成本低、基础设施良好等优势,颇受国际商家的青睐,在2000年之后,中国越来越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出台政策给予大力支持,芯片制造技术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迅速崛起,尤其首先在5G通讯领域领先,华为更是引领通讯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崛起却令美国感受到了威胁,为了遏制中国科技和5G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精准打击华为,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封杀华为的核心供应链,要求所有涉及美国技术和专利的公司必须获得特殊许可才能给华为供货。
总之极力阻挠华为的业务开展,让华为面临无芯片可用的窘境。
芯片制造阶段环环相扣,只要哪一处涉及到美国技术和专利,就要人仰马翻。
比如制造芯片最重要的光刻机设备含有美国技术和专利,所以在美国对华为颁布禁令后,海思麒麟芯片台积电就无法再生产。
而且因着禁令的影响,华为也没法拿到高通等企业的高端芯片。
华为的确是有储备芯片的,但是这些储蓄又能支撑多久呢,等到储备芯片用完,高端旗舰智能手机就真没芯片可用了。
后来高通、三星等公司又获得了特殊许可,能向华为供应4G芯片了,然而5G还是不行,5G的业务依旧受制于人。
于是就有了荣耀的诞生,华为将荣耀手机业务出售给其他公司,荣耀与华为完全切割后,彻底摆脱美国禁令影响,作为一个独立的新手机品牌继续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之中。
关于芯片的专利战火不仅在中美之间烧,高通和苹果也是打得你死我活,堪称知识产区的“世界大战”。
高通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公司曾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申请禁止在中国销售iPhone。
理由是苹果没给自己钱就擅自用了自己研发的技术。
这两家美国公司曾有过一段如胶似漆的蜜月期,苹果给高通支付专利费用,使用高通基带芯片,研发并推出iPhone,赚得盆满钵盈。
结果后来苹果就翻脸了,把高通告上法庭,说它垄断芯片市场,要高通赔自己10亿美元。
高通冷不防遭遇背刺,骂骂咧咧地开始还击,声称没有我高通的技术,iPhone不可能拥有今天的盛世。
高通研发各种技术,申请专利,然后收取这些专利的授权费,再把这些钱投入新技术的研发,十年间专利授权营收从28亿美元狂增到77万美元,它挣的就是专利钱。
可是苹果不想给了,它顶多只想每部手机只给高通4美元的专利费,而且无论到了几代,都是这个价,高通能接受才怪。
只要高通退让,那么其他厂商也会群起效仿——凭什么不给我也把钱算少点?
那高通的专利营收模式就全盘崩溃了,所以高通不可能让步的。
由此可见技术和专利真的是能要命,哪里有点漏洞,搞不好就能被卡了脖子,把一个大企业给折腾的够呛。
在过去,国内企业被迫向国外公司支付高额专利保护费,几乎是每个技术领域都面临的困境。
像当年,中国出口到欧盟成员国的DVD机被尽数扣押在当地海关,理由是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全国的知名DVD厂商负责人火烧眉毛地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最后没办法,人摆明了就是向你要专利费的,除了拿钱摆平别无他法。
当年一年出口3000万台DVD,国内企业每年要给外国专利企业起码60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收钱就算了,还有像万燕这样,忽视了专利的作用,直接把你企业都给挤没影了。
在当今,知识产权战火遍地蔓延,各大知名公司为了专利问题,在法庭上打成一团。
面对中国的崛起,外国又想故技重施,钻你的专利漏洞,把你搞垮。
任正非曾预言,未来5至8年,一定会爆发一场“专利世界大战”,警醒华为必须对此作出清醒的战略研判和战略设计。
所以说技术创新和保护缺一不可,技术受制于他人会吃苦头,保护不好也会让努力付之东流,专利保护是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武器,一定要学会利用这个武器。
上一篇: 太姥姥指的是什么(太姥姥和老姥姥的区别)
下一篇: 成年老虎体重多少(老虎体重一般有多少斤)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