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芦芽指的是芦苇的嫩芽,由于它的外表和笋类似,所以也叫芦笋。它有一层外皮,颜色多为绿色或紫色。将其剥开后,里面的茎是一节一节的,通常是白色或绿色,一般埋在土中的发白,见光的发绿。芦芽味道鲜美,可以用来制作菜肴。
苏轼笔下的芦芽,是美味也是良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中所描述的这个景象
在焉耆是常见的
开都河的水,水中的沙洲
随处可见的芦苇和清晨的薄雾
这些必要的构景要素焉耆从来不缺
在焉耆方言中
芦苇这种植物是要被拆开来命名的
野滩里长不高的芦苇统称为“芦芽”
读为【lǔ yà】,属于杂草
可以当做喂牲口的好草料
河边和海子里长得又高又奘的芦苇
统称为“苇子”,读为【weì zi】
属于材料,可以建房、扎墙和编席子
苇叶包粽子,苇根药用,浑身都有大用
好巧不巧的是,早在宋朝
文学大师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老先生所写的“芦芽”指的是
芦苇破土而出的“嫩芽”
但是如果我非要说焉耆方言中的“芦芽”
是宋朝大文豪苏轼起的名字
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并且焉耆盆地的苇子自有其軂軇的地方
那就是遍阅史书
在《魏书》、《周书》、《隋书》里
都有它们的身影:
“俗尚蒲桃(葡萄)酒,兼爱音乐
南去海十余里,有鱼盐蒲苇之饶”
史书都是惜字如金的,这样明晃晃的记载
自是焉耆盆地的苇子实在是突出
足以和葡萄酒、音乐、鱼、盐、香蒲并列于史
近几十年来,焉耆盆地博斯腾湖、相思湖
黄水沟等地产的苇子远远没有
河北的白洋淀芦苇声名远扬
白洋淀芦苇可是孕育出文学大家孙犁
和文学派别“荷花淀派”的好地方
当然也没有山东微山湖的芦苇耳熟能详
那里的芦苇荡可是书写
铁道游击队传奇的好地方
更没有江苏常熟的沙家浜厉害非常
那里先是沪剧《芦荡火种》故事的诞生地
而后由《芦荡火种》改编的样板戏《沙家浜》
至今仍在传唱
但是现在焉耆盆地芦苇湿地面积达60多万亩
芦苇年产量20多万吨
名列全国四大苇区之一,分明是很傲娇的
苇子和焉耆人的生活、生产关系
自古就很紧密,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
苇子是盖房子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扎成苇把子,编成苇席子
房顶上架好檩子,铺好椽子
苇把子码上一层或者苇席子铺上几层
最上面抹上厚厚一层草泥
这房子就建成了,冬暖夏凉
房顶还保持呼吸通气的状态,多好啊
无非是过一两年再上一层房泥
把风雨带走的厚度补上而已
苇把子和苇席子还是焉耆传统的外销特产
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
从乌什塔拉到塔什店的国道两旁
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苇厂
加工好的苇把子堆成小山
苇席子则是卷成桶立着像迷宫一样
焉耆城郊和乡村很多人家
都有扎苇把子和编苇席子的手艺
这也是除了种地以外重要的收入门路
很多姑娘都是靠这手艺来
帮衬家里和给自己攒嫁妆的
过去焉耆俗语有“三件宝”之说:
“苇子扎墙墙不倒
苦豆子烧炕热得早
芨芨草拧绳断不了”
因为苇子不怕水淹,不惧盐碱腐蚀
辅之以木桩,用铁丝捆绑
地上挖沟埋入,就是很好的院墙
那些实在不成材的毛苇子
最后用来烧火做饭
也能升腾起袅袅炊烟
造化出爨爨饭香
苇子浑身是宝,根也不例外
在过去,焉耆人家都知道
芦苇根是不花钱的神仙草
但凡碰到头疼发热,挖些芦根
用水洗净后,切成寸段
给病人煎成汤药喝
三剂过后,保证烧退病愈
所以说芦苇根能解大热,是一种退烧药
而且是一味不花钱能退烧的草药
芦苇根还能祛风驱邪
每年端午,大人们用艾草、芦苇根
加上麻黄草煮水给孩子们洗澡
据说能保孩子一年百病不侵
芦苇根曾经是小编孩提时代的美味
缺衣少食的年代,挖排碱渠时
挖出的芦苇根在孩子的嘴里是肥美多汁的佳肴
脆生生咬上一口
一丝丝的甜意从舌尖迅速渗到喉头
特别嫩、特别脆、特别甜
比现在最贵的冰淇淋都享受
芦苇根也是能换钱的宝贝
每年的3月和10月
焉耆盆地芦苇根最肥美的季节里
大人们在排碱渠边、湖边和河边
穿着胶靴下到浅水里挖芦苇根
一根根白生生的芦苇根从泥巴里抽出
扎成小捆后运回家中晾晒
晾干后和甘草一起被运到药厂收购
换回钞票,也换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芦苇根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
顺江龙、芦通、苇子根、甜梗
听这别名的用字:顺、龙、通、甜
都是好词儿啊,定是有大用的
《新修本草》曰:
“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
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
芦苇根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
对虚火口臭,有明显效果
近年来,据说科学检测发现
芦苇根中天门冬酰胺能有效地
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
并能使细胞生长正常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