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你说瓦尔特是谁?请告诉我他的真实姓名。”
“我会告诉你的,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关于萨拉热窝的印象,我可能不会像史学家一样说的头头是道,仅存的两条线索,一个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另一条可能就是关于一战的导火索。然而,再进一步去了解一下波黑的历史,多少也能明白些,萨拉热窝为什么更像是欧洲的“耶路撒冷”,为什么会有一次次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创伤。
14世纪下半叶,迅速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入侵巴尔干地区,随后1463年波斯尼亚王室覆灭,最后一个有驻军的堡垒在1481年被攻破,1482年黑塞哥维那地区亦正式沦陷,至此今天的波黑全境落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中。奥斯曼帝国迅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伊斯兰化,原本根基不牢的基督教徒们,信仰也随之改变,由于奥斯曼帝国在经济和管理上给予穆斯林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于是波黑地区的伊斯兰教的推行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仅存不多的塞尔维亚东正教和克罗地亚的天主教信徒都逃逸到边境。
17世纪末开始,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退守至多瑙河以南,波黑地区再次成为战争的前线,在1878年6月,随着第十次俄土战争结束后《柏林条约》的签订,波黑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土耳其但由奥匈帝国代管,至此,也意味着波黑近400年的奥斯曼时代正式落幕。
奥匈帝国接管后的波黑,并没有强制推行某种宗教信仰,而是倡导波黑人民无分彼此,他们提倡不再区分波斯尼亚克人(穆斯林)、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认为这片土地上的都是平等信仰三个宗教的波斯尼亚人。同时,奥匈帝国也在大力推进波黑的现代化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有电气照明的清真寺、欧洲第一条有轨电车等等。没有免费的投入,名义上的“代管”波黑地区,奥匈帝国更希望将波黑纳入版图,希望与已独立的塞尔维亚构建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这一举措遭到了波黑的塞尔维亚人反对,同时也加剧了波黑的塞族人与奥匈帝国的对立,于是有了一战的导火索事件。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视察时,行至拉丁桥,被一名波黑的塞尔维亚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开枪射杀。刺杀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借以此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欧洲各国积累的矛盾一并爆发,包括奥斯曼帝国也相继投入了这场战争,分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于是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奥匈帝国战败,帝国领土分裂,波黑分裂出来,1918年12月1日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南斯拉夫王国解体,二战结束德军投降后,铁托重新组建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波黑这片土地上,拥有三个主体民族及三个主要宗教,分别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克族,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及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各个民族的矛盾逐渐激化和失控,加之西方国家的煽动和插足,各联盟国及民族均有意愿独立,南斯拉夫联邦逐渐走向解体。1990开始,各国先后宣告独立,而波黑内部三族内部分歧严重,1991年,波黑境内各族的军队间发生了一系列武力冲突,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力量亦开始渗透介入,全面战争一触即发。1992年,矛盾不断激化,波黑战争全面爆发。1992~1995年,距离我们今天已经很近,这个地区饱受战火的摧残,直到1995年12月14日,南联盟总统、克罗地亚总统、波黑联邦总统于巴黎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标志着波黑战争正式结束。
战争带给波黑人民的记忆是伤痛的,邻里之间可能因为信仰或是种族的不同一夜之间反目成仇,至今,波黑仍然只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没有“联邦”也没有“共和国”,萨拉热窝作为波黑的法定首都,走在萨拉热窝的街头,仍然随处可见墙上的弹孔,这是战争留个这个城市印记,也是波黑人民伤痛的见证。
萨拉热窝位于一片河谷地之间,群山环抱,经过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建设,萨拉热窝在南斯拉夫时期之前已经是巴尔干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了。但是,萨拉热窝的精彩不止于此。由于复杂的历史和人文构成,如今的萨拉热窝共融了三大民族,四种宗教,各式各样的教堂、建筑,在街头随处可见。
可能刚从清真寺走出来,下一个街口就是天主教堂或是东正教堂,在河对岸可能又是一座犹太教堂,一条街的两侧,同时看到奥斯曼的土耳其风格建筑和奥匈帝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也并不会觉得奇怪。
战争虽给这座城市带来伤痛,但是也让今天的波黑人们变得更加包容,更加懂得尊重。
走在萨拉热窝的街头,虽然可以看到这个城市满目疮痍,墙上遍布弹孔,但是现代的人们,给了萨拉热窝注入了更多的活力,白天和平鸽在整个城市上空飞翔,整个城市散发出新的活力,也更加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出这个城市和平时光的珍贵。鸽子广场
市中心街头,有一个奥斯曼风格公共喷泉,名为瑟比利喷泉,这里也是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也是奥斯曼时期留个萨拉热窝的一个烙印。和平鸽在这里聚集,饭后在这里喂喂鸽子,看看这静好的岁月,也是美美哒。
贝格清真寺
贝格清真寺,也是游客们常说的大清真寺。对于这座清真寺的印象,主要来自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钟表店老板为救瓦尔特被特务击杀的地方。
贝格清真寺,于1530年由时任奥斯曼派驻波黑的总督加齐胡色雷贝出资建造,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是波黑最大最重要的清真寺。早期奥斯曼风格建筑,走在其中,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在繁华的步行街中,好像融入,却又依然特例独行。
圣心主教堂
从贝格清寺走出来,沿着步行街一路向南,便是圣心主教堂,一座典型的新哥特风格。教堂建造于1884年,这是波黑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也是波黑天主教中心所在,由由教皇任命。
抬头仰望,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设计,高43.2米,屹立于步行街之中,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步入教堂,内饰相当的漂亮。
拉丁桥
对于拉丁桥,大概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事件”,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斐南迪大公便在拉丁桥头。于是,这座桥便被记入史册。
关于萨拉热窝,还有太多想说,犹太教堂、东正教堂等等。萨拉热窝的市政厅,也是曾经的萨拉热窝图书馆,在电影中,学生冲散特务跟踪者的地方,现在对外开放,内部相当华丽。来到萨拉热窝,做个索道,去到奥利匹克山顶,看一看曾经开过冬奥会的地方,俯瞰一下萨拉热窝的全貌。站在皇堡上,看一看萨拉热窝的日落,看这个城市如何慢慢进入黑夜。坐在各自广场边,喝上一杯土耳其咖啡,看看来往飞行的鸽子,看看人来人往,感受一下岁月静好。
在萨拉热窝,印象最深刻的有个地方——清真教墓地。大片大片的清真教墓地,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最大的一片就在皇堡下面。白色的墓碑庄严肃穆,一眼望去,散布整个山坡,埋葬在这里的都是在波黑内战中牺牲的清真教的战士,走进细看,大部分都是20多、30多的年轻人,如果他们还健在,应该还能够看到如今萨拉热窝的样子。死者没有被遗忘,而如今的人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萨拉热窝,一个充满Peace and Love的城市。
上一篇: 美国最发达城市(美国最富裕的十个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