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当涂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在地理位置上,当涂县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东临博望区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及宣城市接壤;北与雨山区毗连。自秦代以来,该地区共吸引600多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56首千古绝唱。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
历史沿革
1、秦置丹阳县,治今县东北丹阳镇,属会稽郡。西汉属丹阳郡。三国吴置于湖城,为督农校尉治。
2、西晋太康初置于湖县,治今大公圩西芜湖县境。东晋筑姑孰城,为今城关镇建城之始。成帝时以流民南渡于湖县侨置当涂县,晋末分于湖县地为实土。
3、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丹阳、于湖县,移当涂县治姑孰城,属蒋州。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丹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并丹阳入当涂。
4、五代南唐置新和州,不久改为雄远军。北宋初改为平南军,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南平军为太平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太平州为太平路。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
5、1912年废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
6、1949年设当涂市,隶皖南行署区,为芜当专区驻地。1950年撤市存县,属宣城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为马鞍山市辖县。
地名来历
东晋前当涂县本在今怀远县马头城。东晋时,淮滨当涂县居民流亡江南,即在江南于湖县侨置当涂县,地名留存至今。汉当涂县故城就在怀远县东南五里的涂山北麓。古时很有名望。《尚书〃益稷篇》记载:禹娶涂山氏女为妻,邑住涂山脚下滨临淮河。当涂县置名源于古涂山氏国,县名取地处临淮涂山之意。当涂侨置江南后,留在北方的人们,同样怀念远来江南的亲人。久之,“怀远”二字,也成为这里的县名。
人物
年轻时李白壮游天下,25岁时第一次来到当涂,并写下了著名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当涂对李白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李白所仰慕的谢眺就安葬在当涂。
谢眺是南朝著名诗人,在任宣城太守时他常常来当涂游玩,对这里的青山美景情有独钟,称此地为“山水都”。
谢眺清丽的诗风,洒脱的性格和李白一脉相通,所以李白一生中多次游历当涂。李白豪情凌云,一直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然而官场不是诗坛,落寞的离开长安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公元756年,在永王李璘多次邀请下,李白出山成为了他的幕僚。一年后,永王谋反,但很快失败。受此牵连,李白被流放夜郎,直到两年后才被朝廷特赦。此时的李白已近暮年,他寄居金陵,生活窘迫,于是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当涂山水特别是谢眺的安葬地青山暂时宽慰了诗人的孤寂之心。
公元763年,怀抱着再也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李白在当涂辞世。曾经仗剑天涯蔑视王侯的谪仙人此时也只能徒留嗟叹。
李白去世后葬于当涂县南的龙山,多年后,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遗愿将他迁往青山安葬,使李白与谢挑同聚青山。
李白墓是唐朝时期范传正迁坟时设计的,碑刻的上方我们看到有官帽铜钱寓意李白在另外一个世界诗酒风流,这也是后人对诗仙李白的美好祝愿。
诗仙的吟咏千百年来萦绕在当涂的青山绿水之间,它既是当涂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记忆。
因为李白,当涂在中国文学的星空中永远熠熠生辉。
古建筑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这是李白在当涂送别族弟写下的诗句。这里的天梯指的便是当涂县的黄山塔。黄山塔位于当涂县城北部2.5公里的黄山之巅,与金柱塔和凌云塔鼎足立于当涂之郊。这三座塔见证了当涂不同时期的历史,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塔文化。
岁月的风雨,曾让3座宝塔斑驳嶙峋,甚至完全坍塌。进入新世纪后为了保护好历史遗产,当涂县政府决定对三座古塔进行修缮恢复。
测绘人员走进黄山塔的时候发现塔身有一道上下贯通的裂缝。结合有关资料测绘人员判断黄山塔曾在清代的时候被雷电击中,并引发了一场火灾。清代维修时工匠就用石灰将塔的外面糊了起来,结果老百姓都说黄山塔就像玉米棒一样。
由于久遭废弃,当代人已经对黄山塔的结构与功能不甚了了。而随着测绘工作的展开,人们对黄山塔有了深入的认识。
测绘人员发现黄山塔共7层,其中有两层仅有1米左右高,这样的层高显然只能盛放经书与器物由此专家们判断黄山塔是一座藏经塔。黄山塔的券门并非两两相对,而是错落布置的。这样既保证了空气流通,又避免了雨水飘落。这种建筑设计可以最好的保护经书,也让测绘人员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2005年5月,黄山塔维修竣工,他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当涂人和参观者的眼前。
在距离黄山塔不到5公里的地方,矗立着一座金柱塔。金柱塔原为防止水患而建,并兼有航标灯塔的功能,体现了当涂先民将风水观念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完美智慧。
凌云塔原名文峰塔,是儒生祭拜孔子的地方。2011年8月重建完成,向人们讲述着当涂鼎盛的文风。
三座宝塔经过修复依旧巍然矗立在当涂的土地上,他们见证着跨越历史的诗歌文化、民间文化、儒家文化共同在江岸古城生长。这些绚烂的文化互相包容形成良性的、特有的当涂文化生态,古城当涂是华夏灿烂文明的一个缩影。
文化
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出生于当涂,与家族世居姑孰。他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历史,善于属文,并最终得梁武帝重用。
梁武帝命人从书法家王羲之的书偈碑石中选出1000个各不相同的字,又让周兴嗣编成一篇适合儿童学习的文章。周兴嗣日夜苦思终于编出一篇绝妙的韵文,这便是《千字文》。
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语句平白如话。时光荏苒,朝代更迭,千字文最终被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最经典的启蒙读物沿用了一千多年。
由于千字文中的文字全部都出于王羲之的碑帖,所以它一诞生便与书法血脉相连。千百年来,当涂的莘莘学子从小就临摹《千字文》里的书法,以此掌握书写明理修身,明朝的著名画家萧云从也是其中之一。
萧云从一生最喜绘画,52岁时创作了《太平山水图》。这组作品共43幅山水画,其中的15幅描绘了家乡当涂的山水。
内由心外生静,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的体验,对世界的理解。笔锋流动,墨韵渲染,文字背后潮汐起,山林之间敬听天语。
在笔锋行走之间,中华文化的灵韵渗透到人们的思维里。楷书之方正,行书之灵动,草书之飘逸,无声的塑造着书者的性格与气质。
千字文不仅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流传到日本。为汉语在日本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又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为世界文化传播和儿童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千字之文,凝缩天地人生。墨香袭人,舞动蒙学经典。中国文化之精髓经由千字文代代相传晕染世界,中华文化之血脉通过书法与绘画在当代绵延不动。
民俗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词就写于当涂。公元1103年,55岁的李之仪被贬当涂,在纯真自然的当涂民歌的影响下,李志仪创作了风格清新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当涂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被称为“吴吟”,因其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人们的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所以数量众多,题材广泛。歌曲多为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虽然是口头相传,但语言典雅,音律和谐。当涂民歌的曲调既具北方的热情奔放,又有南方的委婉清新。这与他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几次北方移民的融入有关。
当涂民歌的歌词朴实自然,寓意丰富,韵腔手法和地方特色的衬字衬词,使得当涂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千百年来,当涂民歌回响在稻田麦浪之间讲述着南北的融合,讲述着当涂人的勤奋。当涂民歌一咏三叹的旋律不仅继续飘荡在这片土地上,也带着当涂人的乐观与包容,渐渐传诵到远方。
当代
在当涂县南北圩,白鹭翔集,水草丰茂,自然环境优美,是当涂生态循环农业的试验地。为了把当涂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当涂县政府围绕中心的护城河建设一流的市民休闲绿化带。此外县政府建设了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等生态文化旅游区,让当涂人生活在新的山水都。
昔日山水形胜,今天大地飞歌。诗家和童蒙,管弦与丹青成为当涂风姿翩然的滥觞。
而茵绿的山峦,丰美水产展现当涂生机勃发的新貌。快意山水是诗词歌赋的归宿,生态绿色是幸福梦想的家园。
下一篇: 东海是哪个省的城市(东海县属于哪个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