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桐城市为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东邻庐江县、枞阳县,北接舒城县,西毗潜山市,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宜秀区,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享有“文都”的盛誉。桐城派是清朝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位置境域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介于东经116°40′~117°09′,北纬30°40′~31°16′。东邻庐江县、枞阳县,北接舒城县,西毗潜山市,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宜秀区。东西宽42千米(从桐梓山到三芝庵),南北长64千米(从大龙山牛冲到北峡山大佛尖),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早在西周时期,该地区属桐国,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春秋时期,楚国消灭桐国,今安徽省桐城市一带成为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安庆市桐城市一带为舒县,隶九江郡。西汉,初为枞阳县,隶庐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改称舒县。东汉时期,今县级桐城市一带隶庐江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桐城市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东吴后,该地区属舒县,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又隶晋熙郡。
南朝宋时期,今县级桐城市一带为舒县,隶庐江郡。南朝梁时期,该地区为枞阳郡枞阳县。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今县级桐城市一带初为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隶同安郡。唐朝建立后,该地区初仍为同安县,属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后复为同安郡)、同安县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一直沿用至今。北宋建立后,桐城县属舒州同安郡。庆元元年(1195年),也即南宋时期,桐城县隶属于安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桐城县属江淮行省安庆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桐城县属安庆府,直隶南京。清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到了1914年,桐城县属安徽省安庆道。1928年,桐城县直属于安徽省。1968年,桐城县隶属于安庆地区。1996年8月,撤销桐城县,设立县级桐城市。如今,桐城,为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县级桐城市总面积达147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75.5万人。
地形地貌
桐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区为大别山东段余脉,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部平原阡陌纵横。
水文
桐城境内河道交织,形成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汇入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地表径流量年均9.7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1.3亿立方米。雾绕龙眠。
气候
桐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地形差异和季风活动的影响,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物候反映明显。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量132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03.34小时,日照百分率43%,年平均无霜期246天。
桐城市是我国制盖之乡。或许很多人开始犯迷糊了,何为制盖之乡?就是每年有各式的瓶盖从桐乡市生产。包括调味品的熟料盖,白酒的铝盖,甚至是饮料的盖子等等。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桐城市的就发现了小小瓶盖中的商机,到了近十年来,随着安徽经济的腾飞,桐城这座小县城的瓶盖订单也得到了飞速提升。
目前,整个桐城市有关产业的总产值就达到254亿元,拥有近4000家企业,可以说全力推动了桐城市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作为桐城派的起源地,桐城市在文旅行业也有不错的成绩,六尺巷、桐城文庙、孔城老街等一批具有桐城特色的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
在2020年桐城市的GDP总量达到392.8亿元,近400亿元的体量也让其成为安徽省强县之一,即使在中西部地区其实力也是处于中上游水平。在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桐城市也没有忘记对于环境的建设,多次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百姓的生活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 大化瑶族自治区属于哪个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属于什么市)
下一篇: 廊坊文化底蕴(廊坊有这么多名刹古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