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射洪市属于四川省遂宁市代管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北缘,县境呈心脏形,西北高,东南低,东西最宽处46公里,南北最长处58.6公里,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射洪市户籍总人口97.24万。
地名来历
《元和志》 卷33射洪县: “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历史沿革
1、西魏恭帝时置射洪县,治今西北金华镇,属昌城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新城郡。唐属梓州。宋属潼川府。
2、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县入盐亭;十三年复置射洪县,属潼川州。清顺治十年(1653年)县省入潼川州。康熙元年(1662年)复置,属潼川府。
3、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隶嘉陵道,1928年属四川省。
4、1950年迁治太和镇,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并入绵阳专区,1968年改属绵阳地区,1985年属遂宁市。
地形地貌
县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相对高差375米,最高点是县北武东乡天宝寨,海拔674.4米,最低点是县南涪江出境处,海拔299米。地貌类型复杂:北部低山、高丘,山高坡陡,沟狭谷深,坡地成台;西部中丘,多中宽谷,谷坡转缓;东南低丘,谷宽底平,丘坡缓,丘形多成台阶状、馒头状;涪江由西北向南蜿蜒贯穿县境,梓江由东北向西汇入涪江,构成流水侵蚀堆积的河谷地貌。众多的溪流如树枝状分布于涪江、梓江两岸,而瑰溪及与之平行的小溪则各自流出县境。低山地貌,占县幅员面积的15.4%;低丘地貌,占幅员面积的21%;河谷地貌,占幅员面积的10.9%。县境山脊多沿北40°西向的构造裂隙组发育,源于龙泉、龙门两大山系,海拔500以上,相对高度150-200米的山脊有20余条,分布于涪江东西两岸。
气候特征
射洪市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气候特点为云多雾重、冬暖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和夏旱伏旱、秋多绵雨。无霜期长达284天。年平均日照1310.7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0.67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2°C。年降雨量885.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3毫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干旱、洪涝、暴雨时有发生,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雾、大风、寒潮、霜冻等。
水文
县境位于盆中岷、沱、嘉中下游与盆北嘉陵江中下游春季较少水区的分界线上。民国时期龙宝山设有水位观测站,1951年1月太和镇水文站(1967年1月改名射洪水文站),1953年5月天仙寺水文站先后成立,以始有水文观测资料。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绵阳涪城区、三台县、射洪县、蓬溪县、遂宁市船山区、重庆市潼南、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
特产
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曾在1989年第五届中国评酒会上,获评“中国名酒(国家金质奖)”。早在唐时就有“射洪春酒”。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正月,举人马天衢根据店前牌坊“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之寓意而命名为“沱牌曲酒”。“沱牌”品牌于2006年12月19日被商务部授予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其重要传承载体——“泰安酢坊”也被认定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诗人贺敬之感叹道:“天公多情还兼美,安排诗酒是同乡”。
射洪野香猪
射洪野香猪是射洪固有物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射洪野香猪为活体猪全年放养,四肢结实紧凑,部分个体背腰部稍带黑斑,额头有白线或倒三角型白斑。猪肉皮薄肉厚,脂肪层薄,肉质纤维清晰,有韧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肌肉有光泽,肉色鲜红、均匀。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射洪野香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风景名胜
1、青堤古镇。原名“绮川渡”。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景象,但她那秀丽的山水风光仍然具有诱人的魅力。这里也有“目连救母”的精彩故事,千百年来在青堤一代接一代地传颂着。
2、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中华侏罗纪公园位于遂宁市射洪县明星镇东南与龙潭村的交界处,园内有硅化木化石群、恐龙化石点、古人类化石、乌木等景点,可以了解与恐龙有关的知识。
3、金华山风景区。位于射洪县城以北20公里的金华古镇,面积约50平方公里,内含一山(金华山)、一湖(金华湖)、一堤(金湖堤)、一坪(西山坪)、一城(金华古镇)。因"一代文宗"陈子昂而名闻遐迩。
4、平安森林公园。平安森林公园前山门位于县城北大门转盘附近。这里南下重庆、涪陵,北上绵阳、广元,西去成都、德阳,东往南充、万县,堪称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佳。
5、楞严阁。楞严阁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观和旅游胜地,位于四川射洪县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镇街后龙背山头。
上一篇: 陇南是哪个省的城市(陇南属于哪个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