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彰武县属于辽宁省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连沈阳市康平、法库两县,西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与新民市接壤,北界内蒙古自治区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境呈枫叶形,全县总土地面积3641平方千米,彰武县常住人口333643人。
地名来历
民国 《彰武县志》 卷1: “以地在彰武台门外,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县名,出自彰武台边门。养息牧河古称彰武台河,“彰武台”即“章古台”,是蒙古话的音译,意思是有菱角的地方。清朝在今彰武地区设立柳条边门时,在彰武台河畔,叫彰武台门。设县时因在彰武台边门外因此叫彰武。
边门旧址在今养息牧门屯和彰武台门村(今属新民市于家乡)两村中间,距今县城25公里。当时是内通盛京外通蒙古的重要边门。
历史沿革
1、清顺治四年(1647年)蒙古宾图郡王和吐默特达尔罕王将县境土地献朝廷,做三陵牧养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设养息牧场(满语称“苏鲁克”,放牧牛羊的草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彰武县,属新民府。光绪三十三年属奉天省。
2、民国初属奉天省辽沈道,后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属辽西行政公署。1946年4月属辽北省五专区,同年6月属辽吉区行政公署一专区。1947年属辽北省五专区。
3、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55年属锦州专区,1959年属阜新市。
地质
彰武县地质构造为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地带和新华夏系两个一级构造地带,县大兴安岭—太行山隆起地带和松辽平原沉降带的交接部位。冯家镇谢林台以西为隆起区,东、南部为沉降区。
地形
彰武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丘陵,北部沙荒,中、南部为平原。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海拔最高(西北部)为313.1米,最低(南部)为59.3米。属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段。
气候特征
彰武县属于温和半湿润的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季风大且多,寒冷期长,春季(3—5月)寒冷期长,回暖快,干燥,多大风,易生春旱;夏季(6—8月)炎热,夏季三个月内气温变化较小,降水集中;秋季(9一11月)降温快,但气温高于春季,雨量骤减;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气温在初春、深秋季节变化较大,从南到北温度逐渐降低。累年平均气温8.0℃。一年中温度最高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是23.8℃,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是-11.5℃。
水文
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条河流。支流≥110平方公里的河流19条。柳河发源于内蒙古,从西北入境,流向东南,县内河长61.4公里,年均径流量为0.547亿立方米;绕阳河为南阜新县界河,县内河长72.93公里,年均径流量0.487亿立方米;养息牧河流发源于本县,由四个支流河汇集而成,年均径流量为0.955亿立方米;秀水河从内蒙古经四合城、大四家子乡流入法库县。年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2米以下。
风景名胜
1、千佛山风景区。坐落在彰武县城东北部的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是集宗教祭祀、摩崖石刻艺术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2、章古台风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章古台地处号称"八百里瀚海"的科尔沁沙地南缘。
3、高山台森林公园。是辽宁最大的五角枫培育基地,为省级森林公园。这里的果树有几十个品种,尤其以苹果和梨著名。
4、巨龙湖风景区。位于后新秋镇乐园村西北1公里处。它是一座以农业灌溉、旅游开发,水产养殖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5、那木斯莱风景区。地处辽宁省彰武县境内东北部,名源蒙古族人名。总面积710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16公顷,莲花泡水面面积76.7公顷,最大水深1.8米,是县境内大型泡沼之一。
5、烽火台。烽火台始修于明正统七年,即1442年,是明长城的边墙外路台之一。修复后的烽火台顶宽8.7米,下底宽9.7米,台高8.7米。
6、圣经寺。蒙古族喇嘛教寺庙。位于彰武县城东北百华里的大四家子乡扎兰营子村。东北与康平、东南与法库居邻。始建于清道光21年(1841年)。坐基于龟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环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