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罗庄区属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处于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北接临沂市兰山区,西邻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沂河相望。罗庄区面积5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8万,辖5个街道、3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0个大社区、283个自然村,是临沂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位置境域
罗庄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8°05′~118°25′,北纬34°45′~35°03′。北靠兰山区,东与河东区隔沂河相望,西与苍山县接壤,南与郯城县为邻。南北最大纵距31.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9.5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罗庄区境内以平原、丘陵两种类型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是沂河冲积平原,西部多为丘陵。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古老,处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其构造体系大部分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地层主要出露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在沂河冲积平原覆盖有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山脉
罗庄区境内山脉均起自蒙山,共有大小山岭48座,海拔55米至272.4米,相对高差217.4米。
庆云山位于册山、付庄、罗庄三个街道办事处交界处。
石猴山,原名五子山,位于双月湖街道办事处湖西崖村西。
蟠龙山,位于罗庄街道办事处山南头村西北。
响马岭,位于盛庄街道办事处红土屯村西。
青风岭,位于盛庄街道办事处花埠圈村西,两岭系姊妹岭。
凤凰岭,位于付庄街道办事处西部。
水文
罗庄区境内有沂河、武河、南涑河、陷泥河、燕子河五大河流,共有25条干支流,河流总长度186公里,分属沂河河系和中运河河系,统属淮河水系。
沂河,又称沂水,发源于沂源县松山北麓,全长574公里,流域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流入罗庄区境内,为罗庄、河东两区界河。流经盛庄、西高都、册山三个街道办事处,境内流长18.5公里。
武河,又称邳苍分洪道,系清康熙年间为引沂济运而开挖,1957年,为承泄江风口分洪闸分泄沂河洪水又进行了开挖。武河全长74公里,罗庄区境内流长5公里,是高都街道办事处、册山街道办事处与郯城县的界河。陷泥河、南涑河、燕子河均流入武河。南涑河,发源于兰山区义堂镇堰西村,全长40.5公里,总流域面积250.3平方公里。由兰山区马厂湖乡流入。
陷泥河,发源于兰山区大岭镇的南沙埠庄村西北,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由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办事处流入,流经盛庄、高都、册山三个街道办事处,境内流长22.74公里。
气候
罗庄区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回暖较快,少雨多风,空气干燥,常发生春旱,又由于受寒潮侵袭,易发生晚霜冻和倒春寒危害。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集中。秋季气温下降迅速,降水变率大,常出现初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冬季空气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干冷天气较多。常年盛行风向多为西北、北、东北、东南和西南风,旱、涝灾害较为严重。
临沂市罗庄区被誉为鲁南瓷都,说一说罗庄陶瓷的历史由来
在山东省临沂市南部就是罗庄区,罗庄是临沂的工业基地,其中陶瓷是其重要的产品,罗庄的陶瓷历史上主要有“江泉”牌日用陶瓷,“银凤”日用瓷,“华星”骨质瓷系列产品,特点小、巧、便于携带,如:花瓶、茶壶、水杯、餐具等。产品远销海内外。罗庄也被称为鲁南瓷都。那么它的发展历史怎样?小编来说一说罗庄陶瓷的历史由来。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陶瓷制作技术,随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因此就有了世界"瓷国"之称。 “中国”一词英语的翻译便是“CHINA”便是瓷器的意思
在中国这座博大、高雅、渗透着亿万劳动人民血汗结晶的艺术殿堂里,陶瓷是一束瑰丽璀璨的艺术奇葩。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都有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陶瓷名家名厂。然而,作为异军突起的山东省临沂市罗庄陶瓷,却以她自身的特殊优势,成为名扬中外的"鲁南瓷都"。
罗庄陶瓷属于以磨光黑陶器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 距今约4350─3950年)。1980年4月,在临沂罗庄区湖西崖出土的黑陶高柄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陶器。这一时期的陶瓷,其显著的特点是造型灵巧,胎质细腻,漆黑光竟,薄如蛋壳,故被命名为"蛋壳陶"。"蛋壳陶"已在沂蒙山区的10余处遗址出土,从发现的数量看,约占己发现的全国的文化遗址的半数以上。
沂蒙山区的制陶业以罗庄、付庄、朱陈、湖西崖等村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这里的瓷器制品,是在制陶业的基础上创造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起源之考究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早期瓷器"形成于东汉时期;一说"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出现。从临沂城西红埠寺发掘的古瓷窑址考证,远在西汉初年,临沂地区已开始了原始陶瓷的制作。
唐宋年间罗庄陶瓷开始兴盛.在罗庄区罗西乡的后黄土堰有瓷窑遗址一处,据考证就是在唐宋朝代兴建的。这里的地下一米处,就有碗、盆、罐等瓷器碎片,再往下挖,则有明显烧过的黑色土坯和破碎模具。同时,在村民李延训的宅基地西边,还有一个大头0.5米,小头埋在土里,具有25齿的大型石碌碡;在村民李德润家门左边,也有一个光滑的大石碌碡;在黄土堰村前,还有一个大白石碌碡。象这种奇大、特殊、带槽齿的大型石具,都是用来研磨陶瓷原料的。这里原是"商贾云集的陶市",后来,历遭兵革之变,而变得荒无人烟了
明清时,罗庄、湖西崖、付庄、朱陈已成为规模较大、作坊集中的陶瓷制作中心和集散地。这里所生产的缸、碗、罐、坛、盆、碟及砂壶、蒜臼等黑釉粗瓷产品享誉苏北、鲁南、皖北、豫东,成为这些地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明末清初,在躲避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群身怀绝技的山西喜鹊村的窑工,纷纷投奔到这个遍地充满陶瓷原材料和燃料资源储量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周姓、孙姓两家窑业大户也从外地迁来,就在罗庄以西的朱陈村落户扎根了。利用罗庄当地的陶瓷原材料和燃料资源,这种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统计,以罗庄、朱陈等地为中心,就有大青矸、焦宝石、紫土、石英粉、瓷石、粘土、大青土、黄矸、黄药土等数十种陶瓷原料,再加上储量丰富、分布面广的地下煤炭资源,奠定了罗庄陶瓷业发展的坚实基矗但是,尽管罗庄一带具备陶瓷业发展的天然条件,但在战乱的年代,几经摧残,几经磨难,那些星罗棋布的私人陶瓷小作坊,怎能承受得起这天灾人祸?到临沂解放前夕,这里的私人作坊己纷纷倒闭,陶瓷厂家所剩无几。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罗庄陶瓷的产品结构由粗变细、由黑变白阶段,在罗庄建成一批陶瓷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主要以临沂瓷厂和临沂陶瓷一厂、二厂、三厂为主,各厂家纷纷进行由粗变细、由黑变白的陶瓷产品研制,并都以白粗瓷为主白细瓷为辅生产日用瓷。但这个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驴拉碾,脚踩泥,成型手拉坯,干燥靠太阳",这正是当时手工劳动的真实写照。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10年时间,临沂罗庄陶瓷出现了第三次大飞跃,这就是陶瓷产品由单纯内销转变为内销外销并举,改变了陶瓷产品只能内销不能出口的局面。出口产品由一般的杯、盘、碟等单件向餐具、茶具、酒具、工艺美术等成套产品发展,使临沂罗庄陶瓷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而且外销量逐年增加。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从产品结构上讲,除杯、盘、碟、碗和餐具、茶具、酒具、烟具、工艺美术瓷等日用瓷产品外,以墙地砖为主的建筑陶瓷又异军突起,临沂罗庄陶瓷批发城成为全国少有的大型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商品集散中心。从陶瓷厂家的数量看,市属临沂瓷厂和原临沂市陶瓷一厂、二厂、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起了数十个初具规模的陶瓷厂家。从企业的性质来分,不仅有国有陶瓷企业,还有乡镇办、村办、个体办陶瓷企业,还有联合体和中外、中台、中港合资陶瓷企业。从营销角度分析,罗庄陶瓷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客户,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大户。
上一篇: 临沂有多少人口(临沂市各区县人口)
下一篇: 太原老军营在哪(太原老军营属于哪个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