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瓷都——景德镇。这七个字,概括了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征,灌注了历代瓷业工人的智慧和劳动,显示了景德镇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巨大奉献。
景德镇是千年窑火不断的产瓷胜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单一行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批准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是中国出口瓷器的主要生产基地。
同时还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根据地。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景德镇“水土宜陶”。全境处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优质的瓷土矿。城区东面45公里的高岭村出产的高岭土,是中国首先发现应用的制瓷主要原料。地处赣、皖之交,与浙江仅一县之隔,周围群山环抱,古代水上运输则具备较好条件,对陶瓷贸易发展大有助益。
宋-崭露头角
早在东汉时期,景德镇陶瓷开始兴起,但在当时并不闻名,仅仅限于刚开始发展已,直到宋代,景德镇陶瓷才开始逐渐的被人们所称道。宋代是景德镇窑的发展时期,首创青白瓷(又称“影青”、“隐青”、“映青”),是古代窑工仿照青白玉的外观而制作的,又有“假玉器”之美称。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狮枕】宋
高15.5cm,长17.5cm
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枕面为如意形;中部雕塑双狮作搏斗状;下部为腰圆形,枕底胎厚重无釉。其整体施青白釉,釉色匀净。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宋
高5.9cm,口径18cm,足径6.8cm
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轻薄,通体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釉色光润。盘心所刻划的两条小鱼在青色的釉面衬托下仿佛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弋嬉戏,形态自然逼真,艺术感染力极强。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盒】宋
高3.4cm,口径5.2cm,底径4.8cm
盒呈菊瓣形,盖面印有密集的锦纹,纹饰模糊不清。盒里外施青白釉,施釉不到底,露胎。外底印有“蔡家盒子记”。
带铭记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镇窑的产品中比较常见,是不同的作坊在各自产品上所作的标记,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一般均为印在盒子外底的“×家盒子记”阳文一行款。这种带作坊名称标记的青白瓷盒在国内外均有出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品竞争之激烈。
南宋时,景德镇瓷器发展迅速,技艺既精:“器尤光致茂美”,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所产青白瓷器。胎薄质坚,釉色晶莹,声音清脆,故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美誉,景德镇青白瓷系就此形成。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宋
高26.6cm,口径5cm,足径8.5cm
此梅瓶造型比宋代较为典型的修长形梅瓶略显粗短。所刻花纹在匀净的青白釉面上若隐若现,青白相映,素雅恬静。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盘、碗类居多,瓶类器物传世较少,故此梅瓶愈益珍贵。
元-小有成就
元代是景德镇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元朝统治者在景德镇专门设置“浮梁瓷局”,掌管瓷器生产有关事务,进行督烧,管制甚严。全国制瓷业逐渐向景德镇集中。这时创烧了卵白釉瓷(又称枢府瓷),尤其是青花瓷的逐步趋于成熟和釉里红初步创烧成功,以及在铜红釉和钴蓝袖的制作方面的一定成就,为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元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
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
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 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明-势如破竹
据文献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景德镇设陶厂,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有官窑20座,宣德时(1421一1485年)增至58座,各有专用。明代历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朝,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瓷等品种都取得卓越的成就,真是五彩缤纷,繁花似锦,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于是景德镇发展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
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明弘治
高4.2cm,口径26.2cm,足径16.5cm
通体青花黄地,其法为先烧制出青花折枝花果盘,然后于花纹外白釉地上涂满黄釉,使浓重的青花与油亮的黄釉形成鲜明的对比。娇黄釉于成化时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到弘治时取得突出的成就,器物以盘碗为主。弘治朝官窑瓷器以娇黄釉最为著名。这件青花盘就是以娇黄釉涂地,使鲜丽的娇黄与深艳的青花相映成趣,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
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发展。清人佚名著《南窑笔记》曰:“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认为孔雀绿釉在明代始烧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时已有烧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续烧造。若论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清-蓬勃发展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景德镇瓷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是我国古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红釉、素三彩;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五光十色的各种颜色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所以嘉庆时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写当时的瓷业是“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
【五彩蝴蝶纹瓶】清康熙
高44cm,口径12cm,足径13cm
康熙五彩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享有极高的声誉,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硬”之品评,与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迥然不同。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五彩又被称作“古彩”。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上的每只蝴蝶的姿态和敷彩均不相同,有的采用青花加彩使图案具有立体效果,有的在绿色蝶翅上点缀黑彩鱼子纹,还有的在蝶翅的红色斑纹上施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为上品,此件蝴蝶纹瓶从施彩到绘画都颇具代表性。
【霁红釉笔筒】清康熙
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其中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
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粉彩九桃瓶】清乾隆
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中有大量祥瑞题材的装饰,这类题材大都借助自然景物寓意吉祥。绘画工细、层次清晰、内容繁缛是其时代特点。此瓶运用渲染手法绘画桃实,构图疏密有致,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粉彩壁瓶】清乾隆
景德镇作为一座千年陶瓷古都,享誉世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熏陶出来的是不可复制的陶瓷文化。它的不可复制性是由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催生而来。世界上可能有无数可以生产优质瓷器的地方,但像景德镇一样底蕴优厚,韵味流长只怕是寥若晨星。
上一篇: 莎车县属于哪个市(新疆莎车县属于哪个市)
下一篇: 伊川县属于哪个市(河南伊川县属于哪个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