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龙溪县属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县是福建省旧地名,为漳州府的附郭县,县城即今漳州市芗城区漳州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龙溪县始置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史事沧桑,政区演变繁复,连绵至今已有1000余载。

龙溪县属于哪个市(龙溪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建制沿革

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县级漳州市(今芗城区)。

1960年8月15日,国家批准龙溪县与相邻的海澄县(县城即今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县域还包括今厦门市海沧区除东孚镇外的区域)合并为龙海县。

1985年7月,撤销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升为地级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

1993年5月12日,经国家正式批准龙海县撤县建市。

2021年2月2日,国家正式批准撤销县级龙海市,设立漳州市龙海区。

地形

龙溪县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为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平原,东南部临海。主要山峰有大尖山、狮头大山、后沟尾山、泰岗尾山等。

气候

龙溪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充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多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到9月,6月最多。

水文

龙溪县境内河道属九龙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河道九龙江北溪和九龙江西溪二条,总长35.8千米;河网密度为1.1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九龙江北溪,从境内浦南处流经下游郭洲头后分为南港和北港。其中,南港流至下游约1.5千米处的福河村与九龙江西溪汇流至乌礁岛;北港流经安山村。至此,九龙江北溪、西溪再次汇合穿越下游浒茂、乌礁二岛,分为南港、中港、北港,直至海门岛(海澄县),汇集九龙江北溪、西溪、南溪三溪之水进入厦门港注入东海。

龙溪县属于哪个市(龙溪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龙溪县历史

龙溪县设于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因九龙游戏江上而得名。因缺乏文字记载,龙溪县县治始建地址已难以考证。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二县并入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建置漳州。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原隶泉州的龙溪县改隶漳州,辖地涵今芗城、龙海、龙文、南靖、平和、华安等区县。

贞元二年(786年),正值建州一百年之际,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今漳浦县城)迁至龙溪芝山下的桂林村(今芗城城区),龙溪县城为附郭。

以县治与州治同处一座城池,享有“清漳首邑”之誉。

古人按堪舆之法,将芝山(旧名登高山)视为漳州郡龙入脉之地。芝山为郡城的制高点,登临其顶,可望一州之景。其山分为左右两臂,左臂南行尽头设漳州州衙(府衙)、州学(府学),右臂南行尽头则设龙溪县衙、县学。鉴于古人对于地理堪舆的重视程度,很有可能在迁徙州治时,就已规划好了州衙和县衙的方位。

龙溪县衙坐北朝南,北抵今瑞京路,南临今百里弦歌,东至今县前、县后街,西至原梅舍巷。方志记载了宋、明、清三朝代的县衙规制,唐代和五代的记载尚有待发掘。

龙溪县属于哪个市(龙溪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百里弦歌城市更新片区的小巷。

宋代,县衙最前为县门。门内为鼓楼,其下有仪门。鼓楼内分两廊,中为厅事,为县令视事问案之所。厅事之西为牢狱,东为园圃,之后为宅堂,供官吏及家眷居住。县门内,县丞厅居东,主簿厅居西。衙内尚有飞凫阁、观政亭、岁寒堂、不欺室等亭阁堂室。

明代,县衙沿用宋代旧址,规制类同漳州府衙。县衙最前为大门。门外立旌善、申明二亭,东西相向。门内为仪门、戒石亭。戒石亭之北为甬道,接丹墀。丹墀之上为露台、正堂,两侧为六房。正堂为知县、县丞、主簿署事之所,六房为吏员办公之所。正堂之东为幕厅,典吏署事于此;西为架阁库,用于存放档案文书等。正堂之后为穿堂,连接后堂。官吏廨舍分布于县署东西两侧和北侧。知县廨在县署后,有前后堂和厢房。县丞廨在县署东。主簿廨在县署西。典吏廨在县署后。吏舍在县署西南,吏舍通往县衙的甬道形成老地名公廨巷。因方言发音相近,今名公解巷,现为居民区的巷道。

嘉靖十年(1531年),知县俞琏于大门外的县前横街建“一方民社”坊与“百里弦歌”坊,广东参政林魁为之作记。民社,意为人民与社稷。百里,古代诸侯封地疆域,后指一县的辖地,成为县的代称。弦歌,古时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后演化为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之意。

《孔子家语·在厄》记载:“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孔子学生子游出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由此,弦歌成为出任邑令之典。“一方民社”“百里弦歌”坊,体现了俞琏以礼乐教化龙溪县民众的政治理念。

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记载,“一方民社”后改名“清漳首邑”。百里弦歌逐渐取代县前横街,成为沿用四百多年的老地名。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军队与清军拉锯战中撤离漳州,拆毁城墙,城内公署亦毁于战火。次年,龙溪知县董帷建后衙一所,至乾隆初年县衙才逐渐修建完备。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龙溪、海澄、龙岩三县士民在县衙前建陈世仪德政碑亭。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进漳,毁县衙,后逐步修葺。

民国初年至1960年,县衙持续沿用。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县政府设于石码镇。县衙旧址北区作为漳州进修学校,南区改为厂房,现为教师宿舍和县前园居民小区。人们习惯上仍称该地段为县前。

县衙前为县学(学宫),规制为左庙右学。民国时期,学宫曾改为职业中学校舍。1949年后,改为漳州二中校园。学宫旧址现保存泮池、漳州二中校门故迹。

龙溪县属于哪个市(龙溪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漳州第二中学的外墙得到修缮。

历史上,龙溪县建制存在了1420年,直至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龙溪地区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的行政建制。

1950年9月,漳州行政督查区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区。

1951年6月,撤龙溪县城关,设漳州市(县级)。

1955年3月,龙溪区改为龙溪专区。

1970年9月,龙溪专区改称龙溪地区。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建制,升漳州市为地级市,原县级漳州市改为芗城区。

龙溪,这个有着1420年历史的古老地名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今,龙溪县衙的遗迹仅存陈世仪德政碑亭,碑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龙溪、海澄、龙岩三县士民共同为知县陈世仪立功德碑而建,功德碑碑题是《海澄邑侯兼摄龙溪知县事陈公惠民德政碑记》。

龙溪县属于哪个市(龙溪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陈世仪德政碑碑额

陈世仪(1656—1712),字抑之,号廉斋,出身浙江海宁陈氏,监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任海澄知县,任职时间长达十三年,期间先后兼摄龙岩、龙溪县事。他为官精明强干,锐意革弊,兴废举坠,深受士绅庶民称颂,有四通陈世仪德政碑传世至今。

另外三通记载陈世仪功德的石碑皆位于龙海区。

据碑文和府县志载,他在海澄县的政绩有革除苛捐杂税;修筑县署、祠庙(晏海楼、文昌阁、寿春宫、社稷坛、山川坛、城隍庙、古林寺等)、桥梁(月溪桥、溪头桥、树德桥等);与总兵柯彩倡造海澄文庙祭器;兴办义学,延师教授民间子弟等等。因其政绩卓著,后入祀海澄县乡贤祠,海澄城隍庙设有陈世仪专祠。

由于陈世仪只是兼摄龙溪县事,有关他在龙溪县政绩的记载付之阙如。所幸德政碑与碑亭现保存较好且内容丰富,既是宝贵的清初建筑,也使我们得以从碑文中窥得清初龙溪之一斑。石碑与碑亭均为南北向,花岗岩材质。碑身高约303厘米,宽约113厘米,厚约16厘米,碑座尚埋于土中。碑亭为四角,方柱,重檐歇山顶,飞檐鸱吻,正脊居中置葫芦。

碑记全文共1467字,正文776字,记载陈世仪摄理龙溪县的卓然政绩,由宁洋进士吴相撰文,海澄进士郑亦邹书丹,龙溪进士蔡日光篆额。

据碑文,陈世仪处案明晰,平息诬告风气,兴利除害,减免民众负担,“定催科、稽保甲、禁牙税之私抽、赊店税之溢额、豁朽船之赔课,其他善政,靡不竭受举行”。“故政简而有体,民畏而不怨,乃更德之矣。”文末附士民题名196人,其身份有进士、举人、贡生、监生、生员、里班、乡宾、当户、约正。如包含碑记作者、书写者在内,共有199名,其中有进士8人,举人24人,任官者28人,府县志中载有传记者26人。

当时龙溪、海澄的社会贤达多名列其中,如学者戴盻(后世多误写作戴盼,石碑恰可为其正名)、林域、李五福,华侨郭居昌、郭居鼎兄弟等。

碑亭南柱镌两副楹联:“借境上之寇君群歌来暮,憩棠阴之召伯久系去思。”“两载深沾大尹泽,一碑聊志小民情。”

第一联借用二个典故来赞美陈世仪的德政。借寇君,典出《后汉书·寇恂列传》:寇恂治理颍川有政绩,离任后随皇帝再至颍川,百姓请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后就用“借寇君”表示挽留政绩显著的地方官。棠阴召伯,典出《诗·召南·甘棠序》:召伯巡行南土,舍于甘棠之下,大施仁政。后世因以“棠阴召伯”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海澄邑侯兼摄龙溪知县事陈公惠民德政碑记》既是清初漳州历史的宝贵文献,碑石与碑亭俨然成了龙溪县衙的唯一故迹,是龙溪县治的重要地标。

尽管龙溪建县历史长于漳州,现在却已成为历史名词,有关龙溪县的文化符号日渐消逝,所存无几。数以百万计的龙溪籍侨胞,台胞,多年来苦寻龙溪县的遗迹而无果。由此可见,陈世仪功德碑正是龙溪县的灵魂所在,保护好碑亭及碑石,相当于维系了龙溪县的一缕文脉,功德无量。

龙溪县遗址公园于2023年新年伊始精彩亮相,这将为漳州古城增添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也是海内外广大的龙溪籍侨胞、台胞的一大福音。




上一篇竹园镇属于哪个县(竹园镇有多少人口)

下一篇泰县属于哪个市(江苏泰县属于哪个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