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临猗县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临猗县总面积1339.32平方千米,下辖9个镇、5个乡,常住人口为482559人。
地名由来
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
历史沿革
1、猗氏县:西汉置猗氏县,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南二十里铁匠营村。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为桑泉县。北周复改猗氏县,属汾阴郡。隋属河东郡,大业九年 (613) 移治今临猗县。唐属河中府。明属蒲州。清属蒲州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4年与临晋县合并为临猗县。
2、临晋县: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猗氏县置桑泉县。周明帝时复为猗氏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猗氏县置桑泉县,治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属蒲州。因县东北有桑泉故城,故名。唐曾为蒲州治。天宝十三载(754年)改为临晋县,乾元末属河中府,五代至元因袭,明洪武初属蒲州,清属蒲州府。1954年与猗氏县合并,改设临猗县。
3、临猗县:1954年8月,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1958年10月,并入运城属晋南专员公署,1959年10月复分出。1970年,属运城地区行署。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
位置境域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辖区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30"--110°54′38″,北纬34°58′52″—35°18′47″。
地貌
辖区经受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使地貌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
气候
临猗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日照时间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71.6小时,日照总辐射量为123.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最高气温19.7°C,极端最高气温42.8°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常发的天气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和干热风等。
特产美食
1、临猗花股麻花
临猗花股麻制作工艺极为考究 , 产品以鲜亮华丽、酥脆耐嚼、油而不腻、余香浓郁等特点,颇受食者青睐。
2、临晋酱玉瓜
临晋酱玉瓜已有百余年制作历史。系选用临晋镇方圆十里之内的白皮绿纹地黄瓜,在初秋熟至八、九成时采摘,经选料、洗涤、切串、剔瓤、腌制、封制、日晒、搅翻、调味、包装等十一道工序精制而成。风味独特,绵香可口,咸中有甜,酱味浓郁,历数年而不变其味,是深受民众及旅游者欢迎的佐餐佳品。
3、临猗苹果
临猗苹果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特产。临猗苹果以其个体形好、色艳、味美、甜脆、爽口享誉全球,畅销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
4、临猗羊肉泡
临猗的羊肉泡和全国各地的不一样,它的里边放的是羊血,羊肉,红薯粉条,白豆腐,然后用大锅的热汤反复浇汁数次,最后放上香菜,葱花,吃的时候再泡上馍馍就可以了。
5、羊肉胡卜
把烙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条状,加鲜羊肉汤煮烩,再调以香油、葱花、辣椒等调料。吃起来清爽可口,油而不腻,极富营养,因而远近闻名,是运城人一年四季离不了的美味。
6、陈庄萝卜
陈庄白萝卜久负盛名,相传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特点是:绿头白身,首尾匀称,质细无渣,浸润多汁,甜中带辣,清脆可口。
旅游景点
1、猗顿古墓。猗顿的古墓在临猗王寮村的西面路侧。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陶朱公范蠡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猗顿便来到河东,在峨嵋岭下畜牧“五牸”,不到十年,他由"鲁之穷士"变成了富翁,和陶朱公齐名。因为他发迹于猗氏,所以人们称他猗顿,他的真名字反倒失传了。
2、雁塔寺。位于临猗县城北隅双塔学校内,据《猗氏县志》及两塔碑文载,两塔创自隋唐间,宋代重修。历为寺院,先后名为“妙道寺”、“双塔寺”、“ 雁塔寺”。明太祖洪武年间置僧正司于寺内。两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西塔宋代建,方形七层,高约30余米。 明嘉靖乙卯冬(1555)地震时塔刹毁坏。 第七层檐下砌砖雕斗拱,其余各檐皆叠涩伸出或收刹。塔内有阶梯可登。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一、二层檐下有四铺作斗拱,二层以上每层倚柱四根,上施斗拱。双塔之门,对向而立,俗称西塔为“白蛇塔”,东塔为“许仙塔”。每年七夕,有“双塔交影”之称,又因双塔上雁巢丛结,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
3、 临晋县衙。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为元代时临晋县衙署所在地。廨署创建于元大德间(1279~1307年)。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大堂的梁脊板上留有民国23年(1934年)10月最后一次重修题记。现存主体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是山西省目 前保留下来的三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
4、猗氏故城。又名猗顿城,是西汉时期遗址。位于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是汉代所置猗氏县的治所。猗氏故城故城现存城墙,南、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2万平方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永兴寺塔,也称文笔塔,位于运城市临猗县城关镇闾原头村古郇(xún)城遗址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