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通道侗族自治县属于湖南省怀化市下辖的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端,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为湖南与两广、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处。湖南通道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2个乡,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道县常住人口为201047人,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8.1%,侗族人口占77.9%。
地名来历
历史上南北经济、文化交往大都通过通道县城(今县溪镇)。宋崇宁二年(1103),官吏王祖道从罗蒙筹划治理广西,安抚平定侗乡907峒,集结六万四千壮丁,开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为汉唐以来所不臣之地,皆入版图”。从此沟通湘、桂、黔毗邻地带,因此改罗蒙县为通道县,通道县名始此。
历史沿革
1、秦为古镡成地,属象郡;汉、三国至两晋为武陵郡谭成县地(汉高祖五年置)。
2、东晋至南朝宋为武陵郡舞阳县地(义熙年间撤镡成县并入)。南朝梁,陈至隋为沅陵郡龙檦地(由舞阳县改)。
3、唐为叙州潭阳郡朗溪县地(由龙标县地分出)。
4、宋元丰七年(1084)置罗蒙砦(元祐三年废,今县溪)。崇宁元年(1102)始置罗蒙县,治罗蒙。以治地有罗蒙山而得名。翌年(1103)改罗蒙县为通道县,属靖州(原诚州,同年改)。
5、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通道县并入靖州,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复置,属靖州,清因之。
6、民国初期,通道县隶辰沅道。民国十一年(1922)废道,县直属于湖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湖南省实行行政督察制度,通道县随行政督察区次第的调整,先后属第四、第七、第十区管辖。
7、新中国成立后,通道县先后隶会同专区、芷江专区;1952年11月,芷江专区改称黔阳专区,通道县随属。
8、1954年4月,国务院决定撤销通道县,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仍隶黔阳专区。1959年3月,通道县和靖县合并,仍称通道侗族自治县。1961年7月,通、靖分治。
9、1981年6月,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通道县随属。1998年5月,怀化撤地建市,怀化地区改称怀化市,通道随属至今。
位置境域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怀化市最南部,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北接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东邻邵阳市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南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四至北纬25°52′~26°29′,东经109°26′~110°1′。
地貌
通道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境内东北为雪峰山余脉,西南为苗岭余脉。全县约78%的面积为山地,约15%的面积为丘陵,只有少量的溪谷和河谷冲积平原。
气候
通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境内地形地势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内部气候差异大。气温年较差小,夏无酷暑,7月平均气温23~31.1℃,冬少严寒,1月平均气温2.9~9.4℃。平均年降水量1479.6毫米,4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雨季,4~7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雾日多,平均每年91天。日照少,平均每年1400.3小时。
旅游景点
1、马田鼓楼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田心寨境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为侗族独特建筑。距县城30公里。1950年重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是侗寨的特殊标志。
2、坪坦河风雨桥群。风雨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二。风雨桥又称花桥,亦叫福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
3、芋头古侗寨群。通道县城西南9公里,有个原始古朴的村寨,叫芋头侗寨。全寨182户,清一色侗族,分成7个自然聚居点,因其位居形若山芋头的“芋头界”,故此而得名。芋头侗寨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是我国古民居建筑的一处珍贵的“实物博物馆”。
4、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湖南通道,召开了通道会议,决定转道贵州,不仅为之后遵义会议的召开打下了重要基础,还在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