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胶东旧有"蓬莱腿子、黄县嘴子、掖县鬼子"之说,并进一步说,"三个蓬莱腿子不如一个黄县嘴子,三个黄县嘴子不如一个掖县鬼子"。所谓"腿子"之意,是说流动性强;所谓"嘴子",指表达能力强,所谓"鬼子",指善于谋划操作。
据文史考证,这种说法最早源于是清末时期,三省奉天人对闯关东经商的胶东人称谓,可能当时的东北人以务农为生,不善经营生计,而跑出来的山东人,特别是蓬莱(今烟台蓬莱地区),黄县(今烟台龙口地区),掖县(今烟台莱州地区)这几个地方,与大连相近,多数由此向北进入东三省。
他们几个县的外出经商之人,像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朱开山,都是勤劳能干、头脑灵活、善于谋划,他们留给当地人极深刻的印象,就有了"蓬黄掖三子"的称谓,后来这一叫法流传回胶东地区,但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经商跑单帮的都是下等人,毕竟也不是正经营生,个中更是多为贬义。
凡是经商闯荡之人,特别是自己经营的,讲究个能说会道,既要有敏锐嗅觉、长远眼光,又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还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
能够讨价还价,商贾谈判,这就是"嘴子"的优势;需要走南闯北,沟通有无,这就是"腿子"的长处;能够先知先觉,把握商机,这就是"鬼子"的风范。
所以,这些看似含有诋毁和嘲笑意味的市井俚语,其实却是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在言语中的反映,更像是一种实质上的"肯定和褒奖"。
这里就要说一说"闯关东"。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这座关口是关外和中原的分水岭,当年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就是说的这里。
19世纪以来,黄河下游遭灾,加上军阀割据,兵祸连年。山东地区的破产农民为了谋得生计,"闯"入东北,从清朝直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不计其数。
那么,为什么在胶东地区,"蓬黄掖"三地的经商人员特别多呢?这与当地的地理形势有关,蓬莱、黄县、掖县地处山东半岛的北部沿海,西连内陆,属于京、津、塘和东三省的交流的要冲之地,当地习俗,男子15岁成年以后,先是走"以学求仕"的道路,如果求仕不成,便到关东地区打工学徒,几年成手后自己从商,这几乎成了当地的生存习俗。
然而,当时的中国,多数地方仍然是农耕渔业为主,"蓬黄掖"另辟蹊径的生存模式,有悖于传统农业"重农轻商"的认识,"无商不奸"看法,认为农耕书宦为上,商贾经营为下。
更何况是毗邻孔孟家乡的胶东一带,正统的儒家胶东价值观谨言慎行、稳重内敛、胸有城府、深藏不露及轻商贱役的观念深入人心,对经商学徒跑单帮的,一概视为不上台面的低下营生。
于是,工于心计的掖县人被叫做"鬼子",包含着诡计多端之意,能说善辩的黄县人被叫做"嘴子",包含着强词夺理之意,手脚勤快蓬莱人被叫做"腿子",包含着拍马溜须之意。
如今,市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能够赚钱的人,往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于是当地的群众,就把"三子"的寓意与时俱进,"蓬莱人腿快,黄县人嘴甜,掖县人精明",称赞"蓬莱人的行为美,黄县人的语言美,掖县人的心灵美"。
(图片来自网络,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下一篇: 陕西首都是哪个城市(陕西的首都是西安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