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赣州地区面积39376平方公里,辖赣州市及赣县、南康、信手、大余、上犹、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郡、兴国、会昌、瑞金、寻乌、石城等,除汉族外,有回、满、蒙古、藏、苗、瑶、北等少数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是百越一越一楚属地。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庐陵郡。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郡尉,初定建制、辖域。晋置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复为南康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置虔州,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虔州为南康郡。唐置虔州。五代粱属百胜军,五代南唐改称昭信军。宋初复称虔州;宋淳化元年(公元90年)析虔州之南康、大余、上犹三县別置南安军;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政虔州为赣州,赣州之名始此。元置赣州路、南安路。明置赣州府、南安府。清初沿明制,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析赣州府之宁都郡、瑞金、石城三县,別置宁都直隶州。1914年废府、州,设赣南道。1926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2年设第十一(驻宁都)、十二(驻赣县)、十三(驻龙南)行政区,是年原属豫章道的广昌县划属第十一行政区。1935年设第四(驻赣县)、第八(驻宁都)行政区。赣南解放后,于1949年9月,成立赣州专区、瑞金专区,与吉安专区同属赣西南行政区。1950年瑞金专区改称宁都专区。1951年撤销赣西南行政区。1952年撤销宁都专区,除广昌县归抚州专区外,原宁都专区辖县管属赣州专区。1954年撤销赣州专区,改设赣南行政区,复将广昌县划入。1964年撤销赣南行政区,改设赣州专区。1970年以后称赣州地区。1983年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

赣南指哪些地方(中国的赣南地区指的是哪里)

历史上赣南爆发过多次农民起义。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农民起义首领林士弘率众十余万攻占虔州(今赣州),建立政权。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李敦仁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连下赣郡各县”绍兴二年(1132年)彭友率义军进而攻打闽粤十州;绍定初年(1228年)爆发陈三枪农民起义,声势颇为浩大;元延二年(1315年),蔡五九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同知,围攻赣州城;明正德年间(1506—1521)以何积、谢志山、詹师富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寻乌、崇义、大余一带集结,活动范围扩展到粤湘交界地区,使朝廷大为惊恐。1853年至1864年,赣南各县纷起响应太平军起义,反清斗争的浪潮此起彼伏。

南康景炎二年(1277年),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会昌、于都、兴国一带奋勇抗击元兵,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将杨廷麟、万元吉等率赣州军民坚守城池,直至以身殉节。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赣南人民为御外侮、抗暴政,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党员、工运领袖陈赞贤在赣州领导工人运动,1927年月6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赣州惨案中被杀害。

第二次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徳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从井冈山进入赣南,开辟了兴国、宁都、瑞金、于都、会昌为中心的赣南根据地。1931年9月,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赣南的“全红县”有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十县。1931年9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叶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赣南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的伟大革命实践,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中央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指引下,取得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赣南是四次反“围剿”战斗的主要战场。1931年底,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宁部起义。赣南老苏区人民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积极支援革命,勇跃参军参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左”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北上后,项英、陈毅等领导群众在边境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主要革命纪念地,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瑞金叶坪革命遗址群”等7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兴国文昌宫”等16处,此外还有宁都起义旧址、于都长征渡口、大余中共赣边特委旧址等。

主要名胜古迹,位于赣州市北部的通天岩石窟,存有大量唐、宋时期石龛、石刻造象和书法碑刻,是我省重要的古代雕刻艺术和书法艺术宝库。赣州市区西北有闻名遐迩的郁孤合,现已修葺一新。雄伟壮观的八境台,位于赣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城墙上,章、贡二水在台下交汇,历来被引为赣州江城的重要标志。境内重要的古迹、风景名胜还有:赣州市七里镇唐宋至元代古瓷窑遗址,宁都的翠微峰,大余的梅关,石城的通天寨、宝福院塔,于郡的螺田岩、岳飞手迹碑刻、《三门记》唐代石刻,龙南的玉石岩,瑞金的罗汉岩,安远的无为寺塔,信丰的大圣寺塔等。

古今名人,主要有:南宋著名诗人曾几(1084-1166年),字吉甫、志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赣州市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主张抗金,为秦桧排斥。他的诗风格清俊,陆游曾从其师,辑有《茶山集》。魏禧(1624-1681年),字叔子,宁都人,清初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简洁雄健,著有《魏叔子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郭大力(1905--1976年),南康人,1928年与王亚南合译《资本论》,毕生从事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和党政领导干部有:陈奇涵、肖华、赖传珠、谢振华、杨尚奎、曾思玉、刘浩天、黄作珍、邝任农、罗贵波、江拥辉等。

赣南指哪些地方(中国的赣南地区指的是哪里)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赣南地处我国东南部山区,经济、文化的开发相对较晚。秦代出现的最初的聚落地名一一南埜,是先秦以前赣南封闭和荒凉状况的历史写照。秦以后,随着北方居民的南徙,文化的传播。经济逐浙发展,赣南的地名也随之逐渐发展、丰富起来。汉初,赣南仅有赣、雩都、南埜三县,以后历代在三县的基础上逐步析设新县。如在原南埜县范围内,分设了南康、信丰、崇义、大庾、上犹、龙南、定南、全南等8县;在原雩都县范围内分设了宁都、会昌、瑞金、安远、寻乌、石城等县;在原赣县范围内分设了兴国县和赣州市。而最早设置的南埜县,却在隋代以后消失了。原因很可能是南埜城邑的最初设置,是出于防御外敌的军事需要,而后来作为以从事政治、经济活动为主的行政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已不能适应了。

赣南的县名,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山区地理特征。以山名和地貌形态名县的有:于郡(以雩山得名),龙南(以处龙头山之南得名)、石城(以石山耸峙如城得名)、上犹(以大犹山得名)、大余(以大庾岭得名)、会昌(据《元丰九域志》,以会昌峡得名)等。以水名县的有安远(以安远水得名)、寻鸟(以寻乌水得名)。此外还有以良好祈愿名县的,如信丰、南康、宁都。以矿产命县的有瑞金。以历史年号名县的有兴国。以相关地理位置名县的有全南(处虔州之南)。得名于历史事件的有崇义、定南。个别县名的来历含义尚无定论,如赣县。

赣南地名相对比较稳定,特别是县名,一般很少改变。赣县、于都,定名以来一直沿用现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会昌、安远、全南、定南、瑞金、大余、崇义、石城等县,都是立县以来的原始地名。但有些县名并不是原地名,如宁都曾名虔化、阳都,兴国曾名平固、平阳,龙南曾名虔南,寻乌曾名长宁,南康、信丰曾名南安。尤其是南宋时的虔南县,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复名龙南后,原虔南一名,又被在清光九年(1838年)新设的厅(级)所沿用,因此现在的全南和南宋的虔南,具有两种不同的指代性。这种“地名搬家”的现象,是颇为特殊的。

由于赣南的先民多系外来移民,加以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语言融汇受到制约,地名的读音、书写形式比较复杂,突出反映在地名通名方面。如用于山体方面的通名就有岭、崠、峰、垴、尖、顶、岗、嶂、坳、岌、石、土盈、寨,等等。有些地名方言读音,与标准音相去甚远,给地名标准化带来一些棘手的问。

村镇的命名,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以姓氏命名的,一类是以人工建筑命名的,最大量的是以地貌形态和位置命名的,而且这一类地名一般都以地貌作通名。如在山区,常用坑、坳、头、垄等;在平地,常用屋、排、塅、布、场等;临水的,常用溪、河、江、水等。至于“村”、“镇”等行政区通名,群众在称呼习惯上一般不用,如“读书坑村”,一般只称“读书坑”。基层聚落地名无通名或代通名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赣南指哪些地方(中国的赣南地区指的是哪里)

赣南极大多数地名,是前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约定俗成的形式命名的,其中不少地名可以反映出各个历史时代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赣南地名不断增多,而且在地名命名上,也注意了时代性、科学性,并反映了群众的意愿。如瑞金县为纪念毛泽覃、曾拔英烈士,将两个乡分别命名为“泽覃乡”、“拔英乡”;兴国县解放前有个地方叫“破堂”,解放后改为“贺堂”,从地名上反映了人民获得新生的喜悦;龙南县有座哀溪山,是以“山景凄凉,溪水哀鸣”而得名的;1958年在那里开办垦殖场,将溪山改为安基山,既考虑到与原地名的谐音,又赋地名以“安基创业”的新意,可谓地名更名的一个好范例。

(选自《江西省赣州市地名志》1988年版,执笔范茂生;供稿:于都县志办 于都在线 )




上一篇杭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如何形容杭州这座城市)

下一篇昆明泡温泉的地方哪里好(昆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