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一、历史沿革:
葵潭镇位于惠来县西北部,地处普(宁)惠(来)陆(丰)三县(市)交汇处,东邻隆江镇、西接陆丰市陂洋镇、南连东港镇、北靠普宁市高埔镇。葵潭镇三面环水,龙溪河、高埔水、崩坎水玄州汇合成龙江河干流,注入南海。东北面是969米高的望天石,东南面是海拔410米的三清山,两山遥相呼应,构成风光旖旎、千娇百媚的绵绵风景。
葵潭镇古时候所属于千秋镇,创建于唐代以前。据《潮州府志》载:“千秋镇……,唐末盗贼蜂起,官兵屯营守之。”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腊月,帝昺、文天祥、邹沨等曾屯兵于此,“丰碑永勒号千秋”。
清代以前属龙溪部,称葵潭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称葵潭镇,置葵潭区,包括葵潭镇、新东乡、区中乡、月南乡、溪南乡、东墩乡等一镇五乡。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称第四区,包括葵潭镇、月南乡、南溪乡、新东乡、东墩乡、葵陇乡、梅峰镇、南阳乡、松阳乡、云落乡、高埔乡等二镇九乡。
1949年4月26日葵潭镇解放,同年8月1日惠来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葵潭区辖一个镇和十四个行政村。1952年5月,改称惠来县第三区,辖葵潭镇和十个乡。1953年4月,惠来县第三区辖葵潭镇和十三乡、七十三自然村。1956年12月撤区建乡,改为葵潭镇。1958年9月14日,全县取消乡镇建制,实行政社合一,把葵潭镇、青坑乡所属地区合并,成立红星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惠来、普宁并县,红星公社隶属普宁县管辖;1961年恢复惠来县建制后,改称惠来县葵潭公社。1983年11月实行政社分设,设区建乡,改为葵潭区,辖葵潭镇和十六乡。1986年10月撤区建乡,重新改为葵潭镇迄今。
葵潭古往今来乃集市所在地,昔年称为旧铺。旧铺北侧处龙溪河上有一石桥通往北岸,乃来往者必经之道,南岸有碧水岩庵,俗称“渡头庵”,昔有学子吟诵“碧水流沙长”之诗句;岸边有一深潭(称“观音娘潭”)和一株古葵树。尔后旧铺逐渐扩大,明代年间更名为葵潭。“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惠来知县张玿美以葵潭乡为闽粤往来孔道,界处崇山,离县甚远,必需专员管理,应设巡检一员在葵潭驻扎,盗贼私枭,专责捕缉,遇有失事,照专管例议处。若沿途递解饷鞘人犯等事,凡到葵潭,令该巡检验明申报,拨役护送,毋庸绕道抵县,致滋耽搁。详情允设葵潭司巡检一员,给印信,其巡检衙役,照经制额数添设,所需官俸役食,将奉在汰北山驿驿丞额编经费银两拨给。”(摘自《清·惠来县志》)。
二、文化
1、世铿院
世铿院位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由揭阳市政协名誉主席、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投资兴建。该院于1995年动工兴建,2004底年竣工,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该院设计新颖,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景点错落有致,是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旅游观光的一大胜地。
世铿院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有石雕九龙吐珠,八骏腾空,雕刻工艺堪称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四周规模壮观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着叶选平、马万琪、启功、沈鹏、孙轶青、关山月等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领导、名人名家无偿赠送的278幅丹青墨宝,该院收藏名书名画共500多幅。后部分主建筑九院合一,厅堂画栋雕梁,金镶玉琢,石雕石柱,别具气派,极尽天工,厅堂及四厢刻有数百帧诗、词、联、匾额,东西长廊悬挂有匾额、楹联,琳琅满目,皆是珍品;屋顶分别雕塑有各类具有江南潮汕一带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竖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二肖像动物,各种动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静的花圃,花树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机;世铿先生及其慈母石雕像后面围墙壁之间的7幅石雕,刻录着林世铿先生从童年到成为杰出企业家的艰难创业历程。
2、大庚园
大庚园位于广东省惠来县葵潭镇324国道北侧,由81岁高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会员、中国古建筑专家薛福鑫主持设计。
大庚园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园林萃聚了江南古典园林设计的精华,建筑结构主要采用苏州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建筑色彩采用大片的白粉墙为基调,配合黑灰色的瓦顶,栗壳式的梁柱和装修,褐灰色铺地,组成了素净的色调,具有古朴淡雅、简洁明快的格调。走进大庚园,犹如游览浓缩的苏杭景致。园内珍藏启功、关山月、黎雄才、欧阳中石、冯远、刘大为、沈鹏、张海、杨之光等书画名家墨宝800多幅,云南易武、班章、景迈等名山出产的茶柱、茶饼、茶砖及普洱茶系列文化,彰显了高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格,更平添岭南文化气息。2008年3月,大庚园庆典落成并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揭阳大庚园写生基地。
3、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葵潭镇区东北面约3公里处的千秋镇村。这里三面环水,北有古镇山,宋朝时已有村,故称千秋镇。清康熙年间进士经过千秋镇诗有 :“瑟瑟寒烟照水湄,共传帝子古营基。……”在千秋镇村东北面入口处耸立着一棵奇特的千年古榕,古榕称“万年青”。有一段史话: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在文武大臣护送下,率宋军南逃,于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五日,右丞相文天祥退出潮阳海门外的莲花峰,急转移赴海丰五坡岭。陆秀夫保护着幼主赵昺,邹沨、唐瑶甫与元军浴血奋战,节节败退。宋帝驻扎海丰县龙溪都千秋镇(今葵潭镇千秋镇村)屯兵。宋帝赵昺曾藏身于此榕树下避雨并钦封其为“万年青”。
4、将军第
将军第是打响‘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枪, 抗日英雄翁照垣(翁辉腾)将军的故居。位于葵潭镇老城区布街,建于1936年前后,历时3年建成。建筑为灰砖水泥结构,整座建筑为潮汕传统“下山虎”的民居格局,准确来说是“下山虎叠楼”格局(即在原来“下山虎”的基础上,改平房建筑为楼式筑)它有潮汕传统的雕花镂鸟工艺,但窗户上面的灰雕,还有栏杆又透着洋气,建筑风格带有西化的味道,整个风格是比较质朴厚重的。正门上方“将军第”三个由清末举人许宛如手笔的朱笔楷书大字清晰可辨。原来正门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将智超凡名闻天下屡立功勋垂范凇沪”。与“将军第”相连的十来间屋子,均为翁将军的产业。“将军第”的右边是翁将军1945年办的一个地方银行———广东省银行,左边则是加工锡砂的厂房。这些都是翁将军当时在家乡兴办的实业。土改后,“将军第”用做区公所,后为人民公社办公处、小学。由于室内光线不好,小学迁走,继由惠来罐头厂职工家属居住,大约1993年退还翁家。
5、碧水岩
碧水岩系县文物管理点,位于葵潭吉成桥边,面临龙溪河南岸,俗称“渡頭庵”建于清雍正年间,由进士黄乃元倡建,古岩有水洞天之称为葵潭八景之一。而沦桑多变,致胜迹荒凉,为恢复名胜古迹,一九八九年,各界人士集资重新维修,气派清雅,宏丽壮观。现古岩保留有清进士林鸾飞撰写:七曲文星凌辟水,一枝魁筆点葵山,石刻门联一首,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